根據明樹數據的統計,截至2017年6月30日財政部前三批在庫PPP示范項目共計700個,總投資額約1.7萬億元,分布在全國七大區域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不包含臺灣、香港、澳門和西藏),涉及市政工程、交通運輸等18個一級行業和 58個二級行業。[詳情]
近期環保上市企業陸續發布2017年業績年報。雖然超七成公司預喜,但業績分化加劇現象凸顯。此外,整個環保行業“小散亂”格局仍然突出。[詳情]
中國國務院關于2017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2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會議審議。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較好完成環境保護年度目標,但當前中國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25日在向會議作報告時指出,2017年,在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污染治理任務十分艱巨的情況下,較好地完成環境保護年度目標。[詳情]
目前,隨著經濟的告訴增長,大氣環境污染越演越烈,最近環保政策的密集提出,也是強調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新階段。[詳情]
生態環境部4月20日在北京召開會議,部署推進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福建、山東、河南、廣東、廣西、海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新疆等16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并講話。[詳情]
生態環境部提出,2018年7月底前,各地必須完成2050個國家站的建設并上交生態環境部。隨著地表水監測權上收、地表水自動監測站的展開,我國水質監測體系持續完善,生態環境部將全面掌控我國大江大河的水質狀況。[詳情]
10年來,中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十八大以來,得益于中央一系列強有力的環境政策,中國在生態文明以及美麗中國的建設上取得了顯著成效,環境形勢大大改善。[詳情]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為了實現資源再利用,減輕環境污染,國家先后推出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業內預計,到2020年,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整體產業鏈產值將高達3萬億元。[詳情]
認真落實2018年全國環保工作會議部署要求,提出要創新環境監測體制機制,強化環境質量監測預警,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2018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要點》,明確了2018年生態環境監測重點任務和工作要求。[詳情]
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解決日益突出的氮磷污染問題,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了《關于加強固定污染源氮磷污染防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詳情]
4月19日上午,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在例行發布會上說,環境部將以渤海綜合治理為突破口,不斷提升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具體到2020年,環渤海入海河流要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詳情]
舊的大潮尚未退去,新一輪環保風暴已提上日程。可以預測,未來又將有一批企業因高污染、高排放,被限產、停產、查處。因此,我們認為,企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探尋綠色制造新路徑。[詳情]
氫燃料電池汽車被視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終極方向。雖然電動汽車風頭正勁,但氫能源以更清潔的排放及更迅捷的充能方式同樣具備競爭力。從零部件制造商到整車制造商乃至各地區都在積極布局。[詳情]
今天上午,生態環境部正式掛牌。國務委員、國務院秘書長肖捷為生態環境部揭牌。掛牌儀式只持續了大約10分鐘,但依舊吸引不少路過市民駐足、拍照,見證這一歷史時刻。[詳情]
國務院明確《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涉及十余部門
國務院近日公布《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包括健全生態文明體制、推進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等在內的57項重點工作的分工負責部門。[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