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一段時間里,能源行業的主要任務是解決供應的短缺問題。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鍥而不舍的努力,能源供應的問題基本解決,基本滿足了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能源的質量不高,習總書記多次提到要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煤炭消費,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其目的就是要提高我們的能源發展質量。[詳情]
中國電科院范士雄、李立新等:數字化電網背景下,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電網調控領域?
電力系統是一個復雜多維非線性系統。電力系統的安全、自愈、綠色、堅強、可靠運行依賴于電力系統的“大腦”——電網調控系統。該系統集電網數據采集、存儲和分析決策控制于一體,貫穿于電力的發-輸-配-用各個環節,是確保電網安全、穩定、經濟運行的中樞。[詳情]
700位國內外海上風電專家學者相約首都,發表主題報告及專題研討,并同期舉辦“2019年海上風電工程技術獎頒獎典禮”,表彰海上風電工程技術領域的優秀單位、個人,揭曉并頒發2019年度最具影響力的開發、設計、施工、運維、監理等工程技術獎項。[詳情]
鋰硫電池的穿梭效應,我們柔性的凝膠電解質多硫離子是溶解不了的,因此會被很好的隔離在正極上面,不會向負極進行遷移,可以很好的提高鋰硫電池的循環壽命,同時它可以抑制鋰硫電池的充放電,使得這個電池,即使你在進行長時間的存儲之后也不會有容量的損失,因此這也是對這個應用比較有幫助的。[詳情]
全釩液流電池這種儲能系統有兩種接口,一種是交流,就是交流互聯,還有一種是直流互聯,在交流互聯里面比較清楚的DC/AC的模型非常多,我們主要做的直流互聯怎么做,雙向直流分類非常多的,有隔離的、非隔離的,這個過程里面引起大家重視的就是隔離性的,對我們液流電池安全問題非常重要,目前鋰電池很多DC/DC是非隔離的,安全的問題、供電的問題等等。[詳情]
從服務國計民生,到引領能源變革,作為現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和保障,2018年,我國電網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站在新的起點,“建設世界一流堅強智能電網”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詳情]
電力需求側管理(DSM)是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一種能源管理方法,隨著能源電力系統轉型,全新的能源電力供需平衡模式、技術形態、商業模式都在發生著重要變化,DSM這個政策工具也在與時俱進。[詳情]
中國在全球33個國家執行著100多個國際油氣合作項目,建成了中亞—俄羅斯、中東、非洲、美洲和亞太等五大國際油氣合作區,獲得了相當規模的權益油氣資源。尤其在當前中國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之下,中國開展國際油氣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詳情]
“價格信號反映市場中短期需求,并在一定范圍內可以指導市場主體進行主動調節。”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倪維斗日前在第二屆電力市場國際峰會上指出。他表示,價格信號引導對我國電力市場尤其是現貨交易市場建設,將發揮重要作用,需要得到重視。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多位國內外與會專家的認可。[詳情]
日前,國家能源局印發了“國家能源局關于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國能發新能[2018]47號)”,同時配發了“風電項目競爭配置指導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指導方案”)。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業內廣泛熱議,其中不乏片面理解和錯誤解讀,不利政策正確有效落實。在此談一下我的認識。[詳情]
近日,由國家電投申報,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以下簡稱“上海核工院”)承擔的國際標準IEC(國際電工委員會)63186《核電廠-安全重要儀表和控制系統-地震停堆系統推薦性設計準則》成功立項,實現了我國核電領域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IEC)標準制定上的歷史性突破。[詳情]
凱颯1980年加入西門子,2013年8月出任西門子CEO。上任之后,將近一年時間他未有大動作,直到2014年5月,他提出“2020公司愿景”計劃,將西門子的業務專注于電氣化、自動化、數字化增長領域。這一劃分對應了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工業革命期間制造業的主要變革。目前,電氣化、自動化業務依然是西門子營收的主要來源,但數字化業務的利潤率最高、增長最快。[詳情]
2015年電改9號文實施已滿三年。三年實踐形成的經驗與問題,業界對此評價不一,有的說成效多一些,有的說問題多一些,目的都是為了電改取得更大成效。近日,記者就電力體制改革話題專訪了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周大地認為,電力體制改革值得認真反思。[詳情]
中國經濟信息社副總裁、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董事長李健日前在中石油天然氣銷售東部公司燃氣發電業務聯合發展論壇上表示,當前我國天然氣發電受到天然氣基礎設施不足,氣價、電價沒有理順等因素制約,以市場化手段助力天然氣產業、特別是天然氣發電的發展是政府、上下游企業以及專家學者們的共識。[詳情]
“2017年,首次出現國內新增新能源裝機容量超過傳統能源的拐點,是新能源將快速成為主體能源的重要標志,大力發展新能源已成為各開發企業和電力裝備業的共識。風電、光伏、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空間廣闊,催生了一批優秀企業誕生,并成為國際知名新能源開發、裝備制造及智慧能源管理運營的領軍者。[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