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后,中國重新啟動第二輪重化工業,時至今日,中國在裝備制造、造船、資源、鋼鐵、高鐵、核電、新能源等領域形成了與世界頂級企業抗衡的力量;它面臨著一個壞時機。2010年以來,在中低端制造業,中國企業不斷挑戰成本極限的難度越來越大,東南亞以及南美部分市場吸走部分中低端制造企業。[詳情]
近年來,全球造船工業、航運業陰晴不定,國際船舶市場和海工裝備市場都面臨嚴峻形勢。ABB中國過程自動化業務部負責人蔣海波表示:“在這種形勢下,ABB更加關注的是在海洋工程及船舶領域具有節能增效優勢的特定應用。特別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將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列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國家要求在高新技術、環保節能方面取得突破,從‘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邁進。這些恰好是ABB的優勢所在,我們將以領先技術和本土化服務全面支持中國船舶制造業向高端轉型。”[詳情]
3D打印技術正在趨于成熟,近段時間,各種采用3D打印技術的產品紛紛亮相。日前,一款代號為“Meet Blade”、號稱全球首款采用3D打印技術的超級跑車亮相了。[詳情]
工業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一個高科技戰略,主要是將生產與現代信息及通信技術深度融合,使生產中的供應、制造和銷售各環節數據化、智慧化。[詳情]
物聯網時代萬物皆可聯,只要你的設備終端具有聯網、通訊功能,就可以被看做是物聯網中的一個元素[詳情]
剛剛結束的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即“16+1”峰會上,李克強總理于蘇州太湖國際會議中心會晤中東歐16國領導人。會議期間,除了讓各國領導人親身體驗了一把“中國速度”——高鐵以外,還有民族幕后英雄為這次高規格國際會議保駕護航。[詳情]
摘要:?智能公交就是運用當下最先進的GPS定位技術、3G通信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結合公交車輛的運行特點,建設公交智能調度中心,對線路、車輛進行規劃調度,實現智能排班、提高公交車輛的利用率,同時通過建設完善的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對公交車內、站點及站場的監控管理。[詳情]
在智慧交通中,ETCP依托既有交通基礎設施和運載工具,通過對現代信息、通信、控制等技術進行集成應用,構建起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交通運輸體系,解決公眾出行面對的“停車難”、“找車難”、“出場難”等難題。[詳情]
隨著新生的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的機械技術越來越多的發生碰撞,車聯網正以“疾風吹勁草”般的態勢席卷整個汽車行業。[詳情]
谷歌智能眼鏡的新方向至少帶給了我們關于智能眼鏡發展方向的一些新思考,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智能眼鏡的技術方向,只有讓智能存在于無形中時,智能眼鏡才稱的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穿戴產品。而它所引發的市場可謂是無限大,同樣對于近視的人群,或者是為了增強視覺能力的人群而言,這都將具有顛覆性的意義。我們可以借助于智能眼鏡真正意義上拓展我們的視覺感官功能,讓我們成為夢想中的“千里眼”。[詳情]
大家都知道照明控制的方式一直在改進著,從最初的開關方式控制,到后來發展到聲光電的控制,但是這個控制是獨立個體的事情,燈和燈之間并沒有關系的。[詳情]
軌道交通裝備是國家公共交通和大宗運輸的主要載體,屬高端裝備制造業,也是我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重要代表。[詳情]
近日,號稱“深度揭秘不為人知的高鐵內幕”的《高鐵風云錄》一書出版。這本書由化名為“高鐵見聞”的高鐵科普作家編寫,因披露“中國高鐵招標幕后:中方代表摔茶杯鎮住日方代表”等細節而備受關注。[詳情]
今年9月,廣東省珠海市綜合交通管理平臺一期工程正式通過驗收,不僅標志著珠海市在踐行公交優先戰略和打造智慧交通上邁出重要一步,也是西門子在中國首個綜合交通管理項目。[詳情]
與日益便利的交通相對應,交通行業仍面臨一系列難題:交通工具迅速增長與配套交通設施建設滯后的矛盾,使得交通擁堵成為一線城市常態;能源消耗、出行安全也在干擾著城市化發展進程及運行效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