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集采常態化,藥品降價在成為業內大趨勢的同時,還開始倒逼醫藥產業加速轉型升級。據悉,過去我國現階段以低端仿制藥為主的制藥行業格局已經開始發生改變,目前不少藥企不僅深耕高端仿制藥市場,同時也在向創新藥領域加快研發和拓展。[詳情]
近年來,各個行業都開始大力推進智能化發展。而在制藥行業,也有不少企業開始加碼布局智能化生產。如齊魯制藥,就正在加速打造高端智能加工制造中心項目。[詳情]
2021第九屆上海國際生物發酵產品與技術裝備展覽會 暨上海國際生物工程裝備技術展
BIO CHINA 2021目前已成為生物發酵產業一年一度行業盛會,展會將圍繞,生物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蛋白工程、生物醫藥(抗生素、疫苗等)、生物飼料、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生物化工、食品發酵、發酵產品(氨基酸及有機酸、淀粉及淀粉糖、酵母及衍生物、酶制劑、發酵功能制品)等產業化中的新產品、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為主要展示內容,打造集“展示、商貿、學習、交流”為一體的全產業鏈覆蓋,帶領行業專業綜合服務平臺![詳情]
在制藥裝備領域,由于當前進口設備交貨期無法滿足藥企需求,這給國產藥機設備行業帶來了機遇,2020年以來,國內以醫藥裝備巨頭為代表的企業均獲得了明顯的訂單增長,而在需求旺盛的情況下,藥機企業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增加生產能力,以滿足需求的增長。[詳情]
在新藥研發領域,如何加速藥物研發進程,降低研發費用正成為各大制藥公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與傳統制藥方式相比,AI制藥可以在海量的數據中篩選新的治療靶點和新藥物,有望減少藥物發現所需的時間和巨大的成本。[詳情]
賽多利斯與五加和基因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共建基因治療病毒載體生產平臺
雙方將展開深度合作,整合技術優勢,共同開發并優化高效、具有成本優勢且符合GMP要求的基因治療病毒載體生產平臺,為客戶降本增效。雙方將攜手推出面向基因治療從業者的工藝技術培訓,旨在為高速發展的本土基因治療行業輸出更多人才,完善行業生態。這項合作致力于賦能本土基因治療賽道,加速中國基因治療商業化,早日惠及更多患者,讓基因藥“治得好,用得起”。[詳情]
中國為全球最大的醫療經濟體,康佳特非常榮幸有機會參與其中,現今,中國制造的醫療器械已出口到世界許多地區。康佳特將在展位上展示用于醫療成像和診斷、手術室以及移動急救和重癥監護設備的最新嵌入式計算和人工智能(AI)技術。[詳情]
?康方生物-B發布公告,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腫瘤免疫治療藥物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研發代號:AK112。[詳情]
近年來,隨著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IVD、醫療器械、疫苗、血液制品等產品的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對醫藥冷鏈的儲存和運輸需求也隨之擴大。[詳情]
根據國家衛健委數據,截至2021年4月13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17562.3萬劑次。[詳情]
廣州市創新藥物臨床試驗服務中心成立,太美醫療科技首批入駐添助力
為進一步整合廣州地區豐富的醫療機構資源,完善廣州市臨床研究服務體系,廣州市創新藥物臨床試驗服務中心力爭用5年時間,通過聚資源、搭平臺等方式,為醫療機構、企業和研究者提供專業臨床試驗服務。服務中心與越秀區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技術轉化中心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創新區“一區雙中心”的重要支撐,實現 “雙輪”驅動。[詳情]
3月26日,紅杉中國于上海成功舉辦了第二屆紅杉全球醫療健康產業峰會。依托“Sequoia Health”這一峰會IP,9小時,40余位全球頂級醫院專家、新藥研發者、前沿科學家、企業家共同就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科技戰疫、醫學診療創新方式以及數字醫療的演進等話題進行探討,分享全球最尖端的科學技術,嘗試為醫療健康創新的未來十年勾畫脈絡。[詳情]
據倍特藥業官網顯示,自2018年11月國家醫保局啟動國家集中采購以來,公司積極響應政策號召,主動參與集采項目。[詳情]
作為“科技強國”政策的賦能者與實踐者,近日百度飛槳憑借圖學習框架(PGL)和生物計算平臺螺旋槳(PaddleHelix),登頂權威榜單OGB兩項分子性質預測任務,在AI藥物發現領域取得新的技術突破。[詳情]
“未來可能有三個方向會為醫學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或者是展示著醫學發展的未來,一個是生物材料,另一個是生物技術,還有就是人工智能。”[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