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感知環節的異構特性決定了它的開放、分層和可擴展的網絡體系結構。研究人員在描述物聯網的體系框架時,多采用國際電信聯盟ITU-T的泛在感應器網絡體系結構作為基礎。 [詳情]
這次我來分享一下我的LCD1602的編程經驗:先說明一下,我下面要說的LCD1602的芯片驅動是HD44780,如果你們的LCD1602驅動芯片不是HD44780,那么下面的內容是不適用的。 [詳情]
條形碼—物聯網的出生證 現今社會,幾乎所有商品的外包裝上,都有一組灰白相間條紋的標簽這就是條形碼我們簡稱條碼。 [詳情]
目前物流業快遞包裹都是使用人工來進行測量、稱重、掃碼、記錄、計算運費的全套流程。而來自武漢的創業公司異方科技研發的設備Goodscan可以通過攝像頭和機器視覺算法精準測量出快件體積,實現一鍵獲取掃碼、量方、稱重、計算,用一步操作替代原本的四步流程,可以在1秒的時間里解決熟練快遞工人30秒的工作量。 [詳情]
空氣污染特別是PM2.5是當前人類面臨的重要的環境問題之一。北京大學課題組研究人員近期在此問題上取得跨學科進展,首次以熒光標記的酵母菌取代現有方法中的半導體傳感器,實現了對PM2.5多方面毒性的實時在線監測。 [詳情]
光源對于日常生活來說,其功能不僅僅是照明那么簡單,對于心情、情緒、睡眠質量甚至幸福感都有極為深遠的影響。雖然人類發明電燈好多年,但是要得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光源,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好在現在,借助傳感器,LED可以變得更“聰明”。 [詳情]
CLIP技術就是基于傳統的桌面級SLA技術,并且利用了丙烯酸酯的氧阻聚效應:使用一種透明透氣的特氟龍膜作為樹脂槽底部,供光和氧氣通過。 [詳情]
電氣賬單1個月接3張,繳費太麻煩?近日,從國網上海電力公司2017年優質服務工作啟動會上獲悉,隨著“1+1+1=1”公共事業智能化聯合抄收新業務的推廣,更多上海家庭有望在不久之后,享受“一次抄表、一張賬單、一起繳費”的便捷。 [詳情]
說到MEMS技術,可能大多數人都不太熟悉,這沒關系,因為MEMS本身就是一門新興技術。從誕生到現在也沒多長時間。 [詳情]
如今在物聯網時代,人與物、物與物的時刻相連與動態感知,以及智能決策和泛在應用,使城市減災救助服務工作的重點前移,從災后救助逐步轉移到以防為主的感知預警。 [詳情]
小米盒子的新手用戶,有不少是沖著海量高清直播臺來的,那么問題來了,并不是每個新人,都能熟練地掌握看上千電視臺的技巧。本文是2017年最新的三大看鳳凰臺神技,務必收藏、轉發! [詳情]
雖然諸如墊圈、螺釘和橡膠墊等小零件的質量可以由人工檢查,但這是一項枯燥乏味、且耗時的重復性勞動。而且,這種檢查也會因為人眼疲勞而出現錯誤,同時人工檢查也不能高速完成,因此這樣的檢查任務更適合讓機器視覺系統去完成。 [詳情]
生產管理系統開發是針對制造型企業的生產運營與生產管理而服務的。生產管理系統主要包括訂單管理、生產計劃管理、成本管理、物料需求計劃、采購管理、庫存管理、付款管理、質量管理、生產績效等核心管理系統,進行生產管理系統建設能夠提高各組織部分管理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詳情]
新能源科技偕設計師攻利基市場,輕量化太陽能組件推BIPV應用
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空間與電網是兩大關鍵。但陽光實際上普照大地,若能擺脫過去的集中式電站思維,轉而推動“處處可發電”的觀念,不僅能更有效運用太陽的能量,也能使太陽能真正深入生活。而這就是臺灣太陽能廠新能源科技與設計師團隊奇想創造共同開發輕量化太陽能組件的思維。 [詳情]
由于體積和尺寸都很小,對日益增長的可穿戴物聯網市場來說幾乎沒有現成的印刷電路板標準。在這些標準面世之前,我們不得不依靠在板級開發中所學的知識和制造經驗,并思考如何將它們應用于獨特的新興挑戰。有三個領域需要我們特別加以關注,它們是:電路板表面材料,射頻/微波設計和射頻傳輸線。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