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樂世推出紫外線臭氧智能雙效消毒產品系列,助力抗“疫”保衛戰
艾樂世 (ALS) 紫外線臭氧智能雙效消毒產品系列經過上海智匯電器有限公司全體員工近2個月的超常規奮戰,即將與廣大消費者和專業受眾見面。紫外線消毒和臭氧滅菌,雙效合一,開創行業新標桿。作為提供移動照明工具解決方案的專業企業,上海智匯電器有限公司全力調整產品結構,迅速參與到抗擊疫情,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戰斗中。[詳情]
春回大地,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進入下半段,企業單位復工復產逐步提上日程。其中,員工們最擔心的還是復工復產后的安全防護問題。[詳情]
集邦咨詢半導體研究中心(DRAMeXchange)表示,雖然疫情在中國看似趨緩,然而在中東、歐洲與美國急速擴散,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正式宣布新冠肺炎成為全球大流行傳染病,這將讓全球經濟陷入系統性風險,存儲器市場恐怕提前反轉進入不景氣周期。[詳情]
TI Jacinto 7處理器平臺推動新一代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自動停車、自動緊急制動、自適應巡航控制,這些曾經專供豪華汽車使用的駕駛輔助功能現在主流的汽車上得到了擴展應用,為駕駛員的日常,提供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和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詳情]
宏旺半導體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達成產學合作 打造存儲芯片專業人才
由于基礎薄弱、資金投入不夠等因素,中國芯片發展常常受國外制約,而人才短缺更是國產芯片行業“缺芯少魂”的重要制約因素。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8-2019年版)》統計顯示,截止到2018年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從業人員規模約為46.1萬人,而2021年前后,我國集成電路行業人才需求規模預計為72.2萬人左右,也就是說,至2021年,我國仍然存在26.1萬的人才缺口。 [詳情]
3D打印技術可以為防止新冠病毒傳播做出貢獻。來自比利時的3D打印領軍企業Materialise設計了一款3D打印免手觸開門器,使人們可以用手臂來開關門,避免了手與門把手的直接接觸。Materialise已免費提供可供打印的設計文件,并呼吁全球的3D打印企業來制造這款開門器,讓更多人得以使用。[詳情]
近4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COVID-19對其業務的影響感覺比上個月更加糟糕。總的來說,絕大多數(86%)的電子產品制造商和供應商擔心這些影響,這與IPC 2020年2月報告中的結果相當。[詳情]
研究人員將低成本觸覺傳感器與機器學習相結合 開發具有抓握感覺的機器人
讓機器人抓取物體時對物體產生感覺對提高效率非常重要。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已利用機器學習技術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觸覺傳感器。該傳感器能高分辨率、高精度地測量力的分布。這些特征使機器人手臂能夠更靈活地抓住敏感、脆弱的物體。[詳情]
Oculus 剛剛發布了面向 Quest 虛擬現實(VR)頭戴式系統的重要更新,旨在讓 VR 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靈活、社交和易于使用。本次更新加入了新的通用菜單、沉浸式覆蓋體驗、以及對 2D 應用程序的多窗口支持。重新設計的通用菜單,呈現了個性化的儀表板,用戶可在沉浸式環境和 2D 應用程序之間輕松導航、控制設備、并與他人和系統保持狀態聯系。[詳情]
英特爾實驗室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剛剛展示了英特爾神經形態研究芯片 Loihi 的獨特能力 —— 僅通過氣味來識別多種有害的化學物質。[詳情]
俄羅斯托木斯克工業大學與中國和德國專家共同研發出一種特殊的納米導線。依據這種納米導線特性,可以將其作為特殊的透明電極用在柔性電子產品和太陽能產品上。這一研發成果是根據納米結構合成的新研究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納米材料》期刊上。[詳情]
英國《自然·機器智能》雜志16日發表的一項人工智能研究,英特爾神經形態計算實驗室以及康奈爾大學的聯合團隊報告稱,他們實現了一種設計用來模擬生物嗅覺的神經算法。這項成果意味著一種強大方法的出現,在此基礎上,未來可開發出超越當前人工智能趨勢的新算法。[詳情]
2020年,5G網絡建設進入快車道,公共通信網絡(以下簡稱公網)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飛速發展。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相較于各大運營商積極投建運營的公網而言,專網領域的布局整體相對落后,還有待被5G技術的光芒點亮。[詳情]
在新年期間,英威騰的技術人員,則成為抗疫的“逆行者”,在石油、冶金、壓縮機、印刷包裝等制造業細分行業不畏艱難、默默守護,為客戶的生產恢復提供專業支持,為制造業生產復工保駕護航,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詳情]
由于智能電網的發展,最終用戶(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電網運營商、分布式發電設施)中的儲能系統預計將出現更大的增長。全球2018年部署的電池儲能系統裝機容量為4.9 GW,預計到2023年將達到22.2 GW。[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