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智造時代”將帶來我國制造業的“新生”,《中國制造2025》重點實施領域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醫藥與生物制造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等。新的“智造時代”將會給上述產業帶來新的投資機會。 [詳情]
智能電網和智能制造的結合正是工業走向節能減排、降耗、植物的重核心內容。[詳情]
工業4.0的顛覆性被看作是對戰略及商業模式的挑戰、對企業組織的挑戰、對過程管理的挑戰以及對方法和工具的挑戰。基本上,在鋼鐵企業中,它可以做到覆蓋全生命周期的變革,包括采購、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等各個方面。 [詳情]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所屬賽鼎公司與西門子公司在北京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聯手合作打造煤化工領域的工業4.0解決方案。根據該戰略合作協議,西門子為過程工業所提供的從一體化工程到一體化運營的解決方案將在賽鼎公司得到全面應用。[詳情]
盡管我國在先進制造業方面通過創新驅動,取得了一定突破,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先進制造業,中國仍面臨“大而不強”的局面。“這主要體現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和關鍵元器件受制于人;此外,產品質量問題突出和資源利用效率偏低,尤其是產業結構布局不合理,大多數產業尚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詳情]
對“中國制造2025”來說,僅有智能制造遠遠不夠,無論是出自“工業強基”的要求,還是從業者對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的需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品牌機器人,才是種種相關政策的重點發展對象。[詳情]
徐工集團“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科技部批準立項建設
徐工集團“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日前獲科技部批準立項建設,作為我市成功獲批的首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全省9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該實驗室有哪些特色?對高端工程機械邁向國際市場提供哪些科技支撐?[詳情]
2015年2月,曾因超貼心服務而名揚中華的“海底撈”又出新招,在上海設試點試用“機器人服務員”,又一次走在了服務業的最前線。其實不只是海底撈,不單單是服務業,工業生產也出現“機械化”的現象,已有部分企業率先實現了“無人工廠”,生產效率極大提高。[詳情]
工業云是一種新型的網絡化制造服務模式,融合了先進的制造技術,以及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以公共服務平臺為載體,通過虛擬化、服務化和協同化,會聚分布異構的制造資源和制造能力,在制造全生命各個階段根據用戶的需求實現及時低成本的服務,實現自動化的資源高質高效的對接。[詳情]
近來科技界關于Apple car的傳聞不絕于耳,蘋果公司也未作多少正面回應。不過,據科技媒體The Verge報道,在日前與《華爾街日報》主編Gerard Baker的訪談上,庫克談及了他對汽車行業未來的一些想法。不過仍然未明確證實蘋果這個潛在“蘋果車項目”Titan。[詳情]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現身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與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一同參觀了百度展臺,現場李克強總理還與百度研發的智能機器人“小度”進行了互動對話。[詳情]
今年9月,廣東省珠海市綜合交通管理平臺一期工程正式通過驗收,不僅標志著珠海市在踐行公交優先戰略和打造智慧交通上邁出重要一步,也是西門子在中國首個綜合交通管理項目。[詳情]
3D打印技術不僅僅是一項前沿性的基礎性技術,它在未來的發展絕不能單靠自身的積累和完善,未來的3D打印技術一定是其他相關技術的集成發展。目前來看,3D打印要獲得突破性發展需要攻破的難題還有很多。[詳情]
MasterCAM臺灣工業界代理眾宇科技即將與Renishaw雷尼紹臺灣公司于年底透過多場的研討會進行產品說明與應用發表 Productivity+生產力并介紹制程自動化如何提升生產力,引領產業邁向工業4.0。[詳情]
為解決專業人員緊缺和服務滯后的問題,青島寶佳引入了互聯網工具,提出“互聯網+”的概念,研發了工業機器人遠程監控系統,實現對工業機器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這個系統包括生產制造、發貨調試,故障維修等等,全過程可以實現監控。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