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將中國制造競爭力下跌歸咎于勞動力成本走高。如果這個邏輯正確,那德國和瑞士這種勞動力成本奇高的國家早就不應該有大規模工業生產了,這兩個國家勞動力成本比美國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們在制造業的金字塔頂端游刃有余。[詳情]
由于工業4.0恰逢中國企業轉型升級之際,再加上各種媒體、論壇等的推波助瀾,工業4.0在中國已經是炙手可熱了,幾乎是人人在講、會會必談、廠廠想搞。[詳情]
劉烈宏指出,《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出的整體謀劃,是著眼于整個國際國內的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變革的大趨勢所制定的一項長期的戰略性規劃,不僅要推動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健康穩定發展,還要在應對新技術革命過程中實現高端化的跨越式發展。[詳情]
自互聯網進入社會大眾視野以來,從門戶到搜索,從電子商務到社交網絡,我們看到了互聯網經濟帶來的用戶規模激增及其所創造的巨大價值,但無論是廣告還是游戲,無論是前向收費還是后向收費,相對于傳統行業,互聯網行業本身的經濟規模以及對于商業社會的影響仍然十分有限。[詳情]
在物聯網時代下,無人不想成為寡頭,而對于海爾、美的這些中國家電企業龍頭而言,如何超越對手,成為全球智慧家庭的領導者,正是“大象之間“的競速賽。[詳情]
據國外媒體報道,市場研究機構ABI Research指出,許多人多都對工業物聯網(IIoT)的進展抱有很大期望。對此,該研究機構公布了有關這類預期的一些數據,預測今年工業制造業應用將通過蜂窩和衛星連接費實現1.38億美元的收入。[詳情]
在3月28日北京舉行的2017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產業創新大會上,來自政府、高校、研究機構的領導、專家和學者,與現場近500位行業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的技術發展路徑和產業演進過程,以及人臉識別技術、應用落地的最新發展,計算機視覺領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將與智慧城市建設協同發展,正式開啟“智能社會元年”。[詳情]
以產業投資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立足“中國智造(愛基,凈值,資訊)2025”求新謀變——布局新能源汽車小鎮。在“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的道路上,可以清晰聆聽到高通盛融厚重堅實的足音。[詳情]
互聯網+時代,我們聽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工業4.0,工業4.0的概念是德國政府提出的一個高科技戰略計劃,旨在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詳情]
2011年6月,美國啟動包括工業機器人在內的“先進制造伙伴計劃”;2012年2月,出臺“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并設立美國制造業創新網絡。[詳情]
格力和美的不僅在家電市場上互為對手,在智能制造裝備這一新興領域又狹路相逢了。3月份,格力和美的一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前后腳舉辦了各自的智能制造高峰論壇。[詳情]
工信部推進制造領域標準化,完善體系助推智能化升級,這意味著智能制造將迎來全新篇章,那么哪些企業值得關注呢?[詳情]
在齊普策看來,很多人對工業4.0的誤解在于,“僅僅認為是無限自動化,自動化程度越高越好”。其實不然,作為一個企業,需要強調平衡發展,在平衡投入產出比基礎上盡可能多地利用最新的技術,并非不計任何成本。[詳情]
近日,大族集團全球激光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奠基儀式在深圳寶安區福海街道舉行。寶安區區長姚任,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志彪,寶安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郭子平,寶安區委常委雙德會、蔡英權,寶安區政協副主席文維,大族激光集團董事長高云峰、副董事長張建群、智能裝備集團總經理陳燚共同為基地培土。[詳情]
近期,工業大省江蘇又有大動作!《2017年江蘇省重點工業投資項目計劃》出爐!2017年,全省共確定412項重點工業投資項目,項目總投資5710.3億元,當年計劃投資1772.1億元。[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