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個電站就需要10到20個人巡查值守,現在公司已經在每個大壩、周邊地質災害易發生點上安裝數據采集系統,基本實現電站風險的實時監控,現在有的電站只需要一兩個人值守,曾經還提前4小時預測了滑坡災害?!?/span>[詳情]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2017年的發展遇到了以下10個成長的煩惱,包括:人工智能無IQ標準、人工智能延伸邊緣、AI嵌入超算和云計算、大數據風口已過、數據保鮮難等等。[詳情]
“大數據發展日新月異,我們應該審時度勢、精心謀劃、超前布局、力爭主動”。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詳情]
Duang!Duang!Duang!第三期優秀大數據產品、解決方案及應用案例測評認定結果發布
?為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國發〔2015〕50號)的戰略部署,提升大數據核心技術能力、深化大數據行業應用、推動大數據產業的快速發展、推進政府和行業采購大數據產品的標準化與規范化[詳情]
美國《大數據季刊》(Big Data Quarterly)發布了2017年度“大數據企業50強”(Big Data 50)榜單。[詳情]
9月19日,微軟宣布“Azure知識產權保護計劃”將于10月1日正式落地中國。[詳情]
9月15日消息,在近日舉行的“2017新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論壇(第三屆)”上,愛立信東北亞區物聯網方案部經理喬雷發表了主題為“物聯網發展和5G”的演講。[詳情]
工業云是一種新型的網絡化制造服務模式,融合了先進的制造技術,以及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以公共服務平臺為載體,通過虛擬化、服務化和協同化,匯聚分布異構的制造資源和制造能力,在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根據用戶的需求實現及時低成本的服務,實現自動化的資源的高質高效對接。[詳情]
人們經常籠統地說,大數據就是大規模的數據。這個說法并不準確。“大規模”只是指數據的量而言。數據量大,并不代表著數據一定有可以被深度學習算法利用的價值。 [詳情]
為了通過云計算平臺將"人工智能"這項技術以工具和服務的形式"兜售"并觸及到更多的人,像Google、微軟,亦或者是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必須保證他們絕不能在這場"通用云服務大戰"中落得下風。[詳情]
一家制造企業的強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家公司工藝技術和制造流程的積累,當這種積累體現在工業軟件上的時候,就成為這家公司無可替代的核心財富,無論技術人員怎樣更替,都能持續制造出優質的產品。[詳情]
近日,為支撐業務發展,任正非簽發華為名為《關于CloudBU組織變動的通知》的文件,宣布對其公司內部組織架構進行重大調整,將云業務CloudBU遷移至華為集團下,升級為該公司一級部門。[詳情]
進入2017年以來,云計算的普及逐漸進入快車道,“上云”已經不再是企業擁抱新技術的口號,而是變成了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詳情]
隨著云時代的來臨,大數據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在今年發生的“神仙打架”事件,華為和騰訊、順豐和菜鳥,其背后實際上都是數據的爭奪。[詳情]
被稱為數字經濟之父的唐·泰普史考特在2016年11月TED大會上演講時表示,Uber、Airbnb只是把服務匯集并出售,只有區塊鏈技術才能真正讓共享經濟變為現實。[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