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各大碳化硅生產廠商加速8英寸晶圓的開發量產進程。碳化硅龍頭WolfSpeed啟用并開始試產旗下一座8英寸新廠,預計明年上半年將有顯著營收。[詳情]
傳感器作為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一般包含傳感單元、計算單元和接口單元。傳感單元負責信號采集;計算單元則根據嵌入式軟件算法,對傳感單元輸入的電信號進行處理,以輸出具有物理意義的測量信息;最后通過接口單元與其他裝臵進行通信。根據具體應用場景的不同需要,傳感器還可集成其他零部件,不斷延伸傳統傳感器的功能。[詳情]
以數據中心、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高性能計算類應用的發展,驅動算力需求不斷攀升,但目前單一計算類型和架構的處理器已經無法處理更復雜、更多樣的數據。如何在增強數據中心算力和性能的同時,具備應對多類型任務的處理能力,成為全球性的技術難題。在計算領域龍頭芯片企業的不斷探索和研究中,異構計算成為公認的算力突破“抓手”。[詳情]
“燈塔工廠”在制造業企業的創新變革中發揮了“指路明燈”的作用。目前,全球共有來自22個行業的103家工廠獲此殊榮,其中37座位于中國,占比超過1/3,總數位居世界第一。[詳情]
5月10日晚,英特爾召開了一年一度的英特爾On產業創新峰會。在此次峰會上,英特爾公布了在芯片、軟件和服務方面的多項進展。在此次峰會中,英特爾第四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Sapphire Rapids的現身,代表著英特爾在其重返產業巔峰之路上邁出了第一步。此外,代號為 Arctic Sound-M(ATS-M)的英特爾數據中心GPU也在峰會上現身,同時也首次對一項名為Project Endgame的云服務技術進行了概念演示。[詳情]
了解我們國家發展的人都知道,在工業生產制造上面,我們國家的發展起步階段是比較短的。尤其是當西方國家的相關設備已經發展十分完善的時候,我國甚至才剛剛開始接觸相關產品。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國家的發展速度自然無法和其他國家相提并論。[詳情]
半導體制造是俄羅斯新半導體計劃的發展重點之一。據悉,在半導體制造方面,俄羅斯計劃投入4200億盧布(約合50億美元)來研發半導體制造技術。根據計劃,俄羅斯的短期目標是在2022年底前,通過提高其90nm芯片制造技術來增加本土芯片產能;長期目標則是在2030年之前,具備生產制造28nm芯片的能力。這是臺積電在2011年就已經具備的能力。[詳情]
天津同陽科技二次供水在線自動監測系統是一套以在線自動分析儀器為核心,運用現代傳感器技術、自動測量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以及相關的專用分析軟件和通信網絡所組成的一個綜合性的在線自動監測系統,用于連續自動監測被測水體的水質變化情況,客觀地記錄二次供水水質狀況,及時發現水質異常變化,為用戶監管平臺提供水質監測數據,防治水污染事故。[詳情]
目前自動駕駛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政策和法規問題。L3尚不能落地,L4更是遙遙無期,通過L4變現短期無望。[詳情]
4月1日,由國家工信部發布的中國首個激光電視行業標準將正式實施。據悉,針對目前市場上激光電視魚龍混雜的情況,該標準將進行有效規范,對行業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更對指導行業發展、消費者購買和處理消費糾紛等提供了標準支持。[詳情]
隨著后摩爾時代的來臨,原先在半導體產業鏈中只屬于“配角”的封測領域,搖身一變成為了實現半導體關鍵技術突破的重要領域之一,甚至也有了一個新的名稱——“芯片成品制造”環節,如今支撐著整個集成電路繼續向前快速發展。未來封測企業還將有哪些機遇?中國的封測產業將如何發展?針對這些問題,《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了長電科技CEO鄭力。[詳情]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的消息,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近期在量子信息基礎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成員李傳鋒、許金時、孫凱等人對多體量子導引的關系結構進行了實驗研究,首次觀測到多體量子導引的非單配性共享關系,即其中一方的量子態可以被另外兩方同時導引。這項研究成果于3月24日發表在國際知名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詳情]
晶體管是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更小的柵極尺寸能讓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體管,并提升性能。過去幾十年,晶體管的柵極尺寸在摩爾定律的推動下不斷微縮。[詳情]
徐工汽車擁有一條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現代涂裝生產車線,可全自動實現車身電泳、底漆、面漆噴涂等工序,全面實現智能化生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