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包括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方面,而算法的不斷突破讓技術與其它產業的融合化也日趨完善。嵌入智能技術的家電如今不僅成為了市場化趨勢,對于當前的家電產品智能化轉型升級來說,依托用戶的生活場景、商務場景,打造家電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各大商界領袖們越來越認識到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新技術的重要性。
產品功能提升受限 依托智能技術白電市場破繭新生
白色家電長期被視作價格競爭下的成熟市場,新興家電商利用低成本搶占市場,傳統廠商也只能強行跟進,而在市場成熟化各類家電功用也早已固定,科技進步所能帶來家電進化也不過是效能方面的進步。不過新物聯網(IoT)、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誕生,使得白電市場在有限改變中獲得了更多突破的機會。
據CNBC全球CFO調查委員會發現,超過26%的首席財務官認為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對他們的公司很關鍵,近44%表示非常值得重視。而對于白電市場而言,想要打破這個限制,首要便是為家電產品開創新用途。但人工智能對很多智能家電來說,并不是一套通行的解決方案,并非放在任何行業與領域都能適用。必須針對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家電功能打造差異化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物聯網當前已然成為了未來經濟的新引擎,在巨大的市場發展前景下,中國各地區物聯網產業聯盟迅速崛起,并實現了快速的增長及價值。以江蘇為例,2015江蘇省物聯網產業實現業務收入3607億元,并保持年30%以上的高速增長。
在物聯網技術誕生之初,當時人們能想象到的新用途白色家電,就是在智能家居中的聯網家電,比如在冰箱上裝顯示器或是夏普那樣讓冰箱自帶AI,為用戶提供相關咨詢乃至健康食譜,但無奈因仍缺少適宜搭配的殺手級應用致使這類產品市場反響欠佳。
擺脫市場桎梏 需先擊破人工智能跨界壁壘
盡管有吸塵器加裝AI化身掃地機器人,繼而開拓出新市場的先例,但實際上,白色家電市場想要擺脫桎梏,并不能利用在現有家電上安裝物聯網或AI應用來實現價值創新。相較之下,日本新創企業7 Dreamers Laboratories與Panasonic合作推出的自動折衣機,做到了通過打破現有白色家電市場范疇開創了新的市場。
而建商大和房屋工業(Daiwa House Industry)則更進一步,讓自動折衣機透過物聯網,連接家庭數據庫,進一步進行個人衣物辨識分類,并可望提供服飾采購相關服務,如網上訂衣自動提供尺碼,減少不合身退貨問題。
總之,現有市場需要新的概念,借助新的物聯網與AI科技實現概念,但創造新概念對眾多家電廠商來說又是另一層的挑戰。如今,人工智能已經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智能家電通過數據收集、語音識別等軟件功能,而后算法分析得出結果傳遞給硬件,反饋人們的現實需求。與傳統微電腦家電不同的是,智能家電是一臺會學習能思考的機器,變被動的響應為主動的思路。但由于現有產品思考機械化、線條化,造成智能上的思考層次十分淺顯。
不過,未來10年內隨著機器人學習能力不斷深入,人工智能的思考結果將更精準及人性化,只不過這樣的應用首選仍會在商用市場。由此短時間內,家電企業想靠人工智能撬動大眾消費市場或將遭遇尷尬。
今年3月底,日本軟銀集團旗下開發和銷售Pepper的軟銀機器人控股公司陷入資不抵債。據報道,由于人形機器人利潤率不高,難以抵消研發費用,該公司出現持續虧損。雖并未公布業績,但據東京商工調查(Tokyo Shoko Research)統計,該公司2015財年的營業收入為22億日元,凈虧損11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億元)。
Pepper曾幾何時可謂“天之驕子”。每月1000臺,1分鐘不到就被搶光,馬云、孫正義、郭臺銘,三位首富都紛紛為其站臺。但隨后因為功能單一,賣點不足。很快便從智能化商用產品淪為了雞肋般的大玩具。
當前,大多數人工智能還只能幫助人們解決一部分技術性難題,但代替人類思考,甚至成為人類另一個大腦則任重道遠。人工智能消費電子的發展,或許會將功能實現作為主力,而用戶交互將會以花邊功能的形式存在,并以帶來體驗樂趣為目的而被從功能上不斷提升??梢姡肟咳斯ぶ悄芙鉀Q用戶的痛點,還需要很長的時間積累與沉淀。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