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云腦架構的逐步清晰,從本章開始將從不同角度探討互聯網云腦的技術架構,商業模式,科學進展和哲學思考等內容,本文是這個系列文章的第一篇。
互聯網云腦(Internet Cloud Brain)的產生是基于2007年關于互聯網未來的判斷:“互聯網正在向著與人類大腦高度相似的方向進化,它將具備自己的視覺、聽覺、觸覺、運動神經系統,也會擁有自己的記憶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
到2017年,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機器人,虛擬現實,工業互聯網等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互聯網云腦的架構也逐步清晰起來,到2017年形成如下互聯網云腦架構圖。
無論從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的發展歷史看,互聯網最終進化出類腦架構-互聯網云腦并不是偶然現象。
歷史上很多人獨立揭示了社會可以看作為帶有神經系統有機體的概念。例如認為國王是頭,農夫是腳的觀點,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臘人。這個類推為19世紀社會學的創始人提供了靈感。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提出《社會是一個有機體》;進化論神學家德日進(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關注社會是一個有機體的精神組織,稱之為“心智界(noosphere)”;科幻小說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 G. Wells)提出“世界腦”的概念[42];1983年彼得·羅素(P.Russell)撰寫的《地球腦的覺醒——進化的下一次飛躍》從哲學的層面探討地球存在的本源和意義,他提出人類社會通過政治,文化,技術等各種聯系使地球成為一個類人腦的組織結構,也就是地球腦。
總體上看這些思考和理論還局限在社會學、哲學的層面。由于受到當時互聯網技術發展水平的局限,人們還不能全面了解互聯網的結構和最新進展,無法從科學研究的視角,將互聯網技術架構演進結合神經學知識進行深入研究。
從自然科學的發展史看,每一次人類社會的重大技術變革都會導致新領域的科學革命,大航海時代使人類看到了生物的多樣性和孤立生態系統對生物的影響。無論是達爾文還是華萊士都是跟隨遠航的船隊才發現了生物的進化現象。
大工業革命使人類無論在力量的使用還是觀察能力都獲得的極大的提高。為此后100年開始的物理學大突破,奠定了技術基礎。這些突破包括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眾多科學家創建的量子力學大廈,這些突破都與”力“和”觀測“有關。
互聯網革命對于人類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工業革命。與工業革命增強人類的力量和視野不同,互聯網極大的增強了人類的智慧,豐富了人類的知識。而智慧和知識恰恰與大腦的關系最為密切。
從1969年互聯網誕生以來,人類從不同的方向在互聯網領域進行創新,并沒有統一的規劃將互聯網建造成什么結構,當時間的車輪到達2017年,人類抬起頭來觀看自己的產品,互聯網云腦的類腦架構已經越來約清晰。
如同一位偉大的雕塑家所說:“互聯網云腦原來就在那里,時間只是將它多余的邊邊角角去掉而已。”,50年來甚至上推到數千年來,互聯網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我們下面將用十幅圖描繪互聯網云腦的進化過程。用以闡述互聯網云腦的前世今生與未來。(互聯網云腦的進化示意圖在2008年曾經繪制了第一個版本,本文是根據最新的研究對云腦的進化示意圖進行了優化和調整)
互聯網云腦進化示意圖圖一:從人類的發展史看,人類的進步就是其若干關鍵性器官不斷延長和連接的歷史。
互聯網云腦進化示意圖圖二:從1753年C"M在“蘇格蘭人”雜志上闡述“電流通信機”開始,人類用200多年的時間為互聯網的誕生作技術儲備
互聯網云腦進化示意圖圖三:1969年互聯網誕生,人類第一次實現人類大腦的初級聯
互聯網云腦進化示意圖圖四:70年代到80年代初,互聯網云腦初具雛形,擁有電子公告牌,電子郵箱,FTP,原始游戲,網絡應用軟件五大功能。
互聯網云腦進化示意圖圖五:80年代到21世紀初,從技術的角度講,電子公告牌成為后來諸多創新應用的母體,發布新聞,求購商品,心情感悟描述,互動問答,熱點點評,帖子修改權,注冊信息,交換物品,資料索引功能一個個分離出去,形成互聯網云腦的功能區。
互聯網云腦進化示意圖圖六:從21世紀前十年,電子公告牌及其分離的功能區開始和電子信箱,FTP,網絡游戲,網絡應用軟件進行融合。
互聯網云腦進化示意圖圖七:從21世紀初到21世紀20年,博客,QQ,Facebook,微信,twitter,阿里巴巴,亞馬遜等互聯網神經網絡形態的應用逐步發展壯大,成為互聯網云腦神經網絡的基礎,這部分應用逐步在互聯網云腦中占據統治地位。
互聯網云腦進化示意圖圖八:從2007年開始,隨著智慧地球,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工業4.0,智能汽車,無人飛機,云機器人等技術的興起,互聯網云腦的感覺神經系統,運動神經系統也開始發育起來。
互聯網云腦進化示意圖圖九:2015年至2020年,在之前互聯網云腦發展的基礎上,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成為互聯網云腦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的重要方向,邊緣計算的興起,移動互聯網,腦機接口,虛擬現實的應用讓人類與互聯網云腦的連接更為緊密。
互聯網云腦進化示意圖圖十:2020年之后的數十年,數百年間,以大社交網絡為主體的人類群體智慧,和以云反射弧為代表的互聯網云腦智能活動,將成為互聯網云腦發育的主要方向。于此同時,互聯網云腦的感覺神經系統,運動神經系統,神經末梢將伴隨人類在太空的拓展而延伸。從地球到太陽系,從銀河系到宇宙深處,在足夠的時間段之后,互聯網、大腦和宇宙將最終三位一體,形成智慧宇宙或宇宙大腦。
互聯網云腦的形成對與諸多領域會產生影響,包括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機器人,工業互聯網,甚至包括腦科學,科技哲學,生物的進化論都會從互聯網云腦的發展過程中得到推進的動力,我們將在未來的篇幅中進行闡述。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