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與國際創新資源對接的背后是佛山高新區國際化合作水平和參與全球競爭的能力正在越來越強。隨著“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深入實施,作為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示范區、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區,佛山高新區正在加速對接國際創新資源,從而加快推動區域的轉型發展;作為佛山南海新興產業,半導體照明產業為區域經濟做出重要貢獻。為此,中國制造急需學習國際先進工業生產制造,從而推動南海智造。
這是一個大變革時代
企業要不斷革新自己
7月20日,由德國百年企業經營模式研究專家邱建衛教授主講的“德國工業4.0對中國制造2025的啟發分享會”全國巡回演講(南海站)在南海照明協會會議室舉行。佛山高新區管委會相關領導、南海區工商聯相關領導、南海照明協會會長雷自合,廣州登陸者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朱云波、副總經理段欣工,利升光電董事長王清平,達美燈具執行董事張潤明,嘉美照明總經理周水明,南海照明協會秘書長羅秀明,以及來自南海照明行業的企業高層共50多人出席此次會議。
分享會現場
會上,南海照明協會秘書長羅秀明介紹道,2017跨界·未來“醒獅杯”南海照明設計大賽已進入作品征集時間,本次大賽面向全球征集作品,共設置未來獎、創意獎、科技獎等多個獎項,獎金總額高達30萬元。南海照明協會歡迎企業積極參賽,提升企業知名度,參賽就是贏家。
邱建衛教授
邱建衛教授在主題發言中表示:這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當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我們都渴望公司長壽,百年不倒,希望創造出更多的財富,所以需要不斷變革自己,企業創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邱教授也對LED照明行業發展態勢提出了一些看法:
第一、從德國照明行業看我國照明行業的趨態是:“從高效照明到智能照明、從強調節能到強調光的質量和以人為本、從單純提供照明產品硬件到提供軟件、系統和服務”;
第二、中小型照明企業經營面臨的五大困局是“外向型經濟背景下出口型導向企業的轉型危機”“生產制造型企業‘高能耗、高污染、低工資、低保障’的缺陷無法適應以人為本的市場環境”“企業面臨人力資源結構性短缺和成本上升雙重壓力”“研發投入與產品創新不足”“經營觀念的落伍與陳舊在互聯網+時代面臨營銷模式的創新問題”等問題;
第三、照明市場競爭模式面臨創新,消費者需求呈現多樣化、個性化和精細化發展,照明企業必須細分市場需求,深挖用戶的需求盲點,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第四、德國商業照明產業群創建模式參考;
第五、產業集群及其發展環境等。
德國企業為什么倍受歡迎?德企追求“專而精”!
邱教授在主講中講到:中國制造,勢不可擋,這是大勢所趨,時代發展的結果。德國為什么倍受歡迎?邱教授認為,一是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二是德國人非常守時;三是德國人待人誠懇。凡是他們能辦的,他們都會馬上告訴你“可以辦”等等,這些只是德國人的部分基本素質。
在邱教授看來,德國還是一個非常注重教育的國家,早在1989年,德國教育經費就已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10多年來,德國教育經費的增長超出經濟增長速度的3—4倍。“德國制造”的四個基本特征是耐用、可靠、安全和精密,“德國文化”在物質層面的外顯,背后是德國制造獨特的精神文化。從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多么優秀的民族,值得我們學習。
對于未來中小企業發展,邱教授建議要“立足本業、暢品守業、新品創業”,更要注重品質、提高服務質量,借鑒德國企業的經營原則,我們“不求大、先求專、再求精、后求強”,大是必然的產物;十年一批暢品,讓主打單品成為爆品,再成為爆款。企業在一個領域做精做強,便能立于不敗之地,從而獲得長久發展。最后,邱教授用一句話總結:“定位不當,終身流浪;一無所長,一生瞎忙”。他希望南海企業能夠“傳工匠精神,承百年基業”。
德國工業4.0時代將引領世界工業精神,德國設計、德國標準、德國制造、德國價格,源于德國民族百年企業“專業、嚴謹、專注、精工、執著”的工業信仰和毅力。學習德國、振興中國,當今中國制造正呼喚新一代能工巧匠。這不是一個大師的時代,這是一個大師傅的時代!
在互動環節,利升光電董事長王清平和鉑利歐總經理李河分別向邱教授提問。鉑利歐總經理李河提出“英國的工業設計與德國的工業設計的不同之處在哪?”邱教授表示,英國的工業設計在于多元化,而德國在于實用操作,具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據悉,本次活動是佛高區對接國際創新資源的重要一環。佛高區經濟發展和科技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科副科長羅森明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深入實施,佛高區正在加速對接國際創新資源,企業也在積極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中來。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