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并且在規劃當中提出了分三步走的策略以及六項重點任務。人工智能第一次以及以國家級口號出現,必將快速推動行業和技術方面的發展。
實際上在科技行業,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了非常熱門的領域,不管是否真的有人工智能技術,很多公司在對外宣傳的時候都要提到這個詞,否則就好像干不下去了似的。從市場的角度看,人工智能作為當今最熱的話題,企業一方面要蹭熱點,另一方面也是怕落在后面。但根據以往的行業情況看,一個新興行業或者技術發展之后,必將引發狂潮,但隨著行業和技術趨于成熟,將會有一大批企業被洪流所淘汰。比如互聯網、移動互聯網、VR和AR等等,每一項新鮮事物出現之后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當然,人工智能是未來的趨勢,必將影響我們的生活,不僅是工業方面,包括醫療、金融、教育等多個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在介紹深度神經網絡的算法發展的時候曾經表示過,由于有了足夠的數據、計算量、深度神經網絡的方法,在視覺的識別、語音的識別方面機器都已經突破了普通人的能力。因此,他預測在未來至2020年,跟人工智能相關的計算力的需求,就會增長12倍。
但并不月體味著依附于人工智能就一定能夠生存下去。甚至有人大膽預測,未來幾年內,將會有90%以上的人工智能公司將會被洪流侵吞。
人工智能是什么?
人工智能就是我們說的AI,全拼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他到底是什么?如果你搜索百度百科會發現這樣一段話“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能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能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那么人工智能有什么用呢?同樣使用“人工智能可以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來描述的。
不過人工智能這個概念很早以前就出現了,在科幻電影當中也是有路面,但真正引起我們的關注還是,最近兩年,尤其是谷歌AlphaGo橫掃圍棋界,將人工智能的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也引起了普遍關注。
當然關于人工智能的要素是有很多說法的,根據不同歸類方式大致可以總結出一下幾條:
1、大數據,所謂大數據其實就是海量數據,現在大數據已經在我們生活中廣泛應用了,得益于互聯網的發展,數據樣本已經非常豐富。但對于人工智能來說,機器學習的速度逐漸增加,要讓機器更加聰明需要更龐大的數據和樣本分析,顯然未來數據量決定了機器人是否足夠聰明并且能夠應對不同的環境。
2、強大計算能力,當然終端的計算能力始終是有限的,所以云計算理念才出現,因此云端的計算能力往往要使用數百個頂級處理器完成,而谷歌、英特爾、英偉達等企業更是針對人工智能開發出了新的處理器,以保證更高效的計算。
3、深度學習,概念源于人工神經網絡的研究。這是人工智能的關鍵,AlphaGo能夠橫掃圍棋高手,就是依賴于深度學習能力,短時間之內學習了圍棋,并且立于不敗之地。深度學習是機器學習中一種基于對數據進行表征學習的方法,其動機在于建立、模擬人腦進行分析學習的神經網絡,它模仿人腦的機制來解釋數據,例如圖像,聲音和文本。
人工智能帶來那些機會和沖擊
人工智能行業的領軍人物杰瑞·卡普蘭曾經說過: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不僅是應用和設備會越變越好,同時,人工智能能夠幫助人們來應對來自數字化的不斷挑戰,尋找到信息,將那些最相關的信息推送給大家,將會成為極其信賴、不可分割的個人助手。
在人工智能時代,機遇和危機是并存的。從大的行業上看,人工智能在醫療、無人駕駛、金融、智能家居、教育等領域都存在落地的可能性,并且已經有人捷足先登進行嘗試了。基于場景化數據訓練下人工智能技術帶來效率改進的需求和可行性,是人工智能新興產業的應用方向,相關企業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其實人工智能未來能夠圍繞人進行活動和幫助,我們生活中的各個場景比如衣食住行、娛樂、生活中的各種場景都有可能與人工智能互動。另外,在工業和商業上都有所建樹與發展。比如大家熟悉的谷歌AlphaGo,并不是只會下圍棋,谷歌最早用它實驗通過使用超高節能設備,包括冷卻系統和窗口,谷歌的數據中心用電量已經被節省了幾個百分點。僅這一項就節省了數億美元,當然這僅僅是其中之一的用途,人工智能待帶來的好處和機遇是非常強大的,未來將大展拳腳。
當然,有機遇就有沖擊,科技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關鍵能看你怎么用。
人工智能首先會帶來失業危機,根據消息顯示光軟銀一家就有3000萬機器人,一個機器人可以24小時不休息,可以抵3個普通人,通過人工智能培訓的機器人未來將會更加專注和高效。當然從機械自動化時代開始,人工成本的提升以及失業率提升就已經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但有失業也就有新的就業機會,不過未來人工智能普及的時代,工作崗位能否滿足現在需求就是值得探討的事情了。。
其次是人類自身的危機,這遠遠比失業更可怕。很多科幻小說里也描述過人工智能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機器人可以自己思考并且解決大多數問題,他們的創造者——人類,對于機器人世界來說就腫瘤一樣的存在,毫無用處最終被奴役或者消滅。但這個描述或許過于科幻和激進了,大家最擔心的是一旦當機器供養著人類,人類達到了馬斯洛需求的基本需求,人類真的還會有動力去追求更宏偉的目標,去實現新的價值么?
什么樣的企業會在人工智能的洪流中被淘汰?
話題有點遠了,說回到當下,人工智能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90%會死掉似乎有點夸張,但大量企業被淘汰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那么那些企業最終會被淘汰出局呢?
打著人工智能的旗號依然會死去基本上可以分為幾種,一種是純人工智能技術,細分領域不過硬的,要知道在技術和積累方面,就好比云服務行業那樣,你如果與巨頭對抗根本不現實,無論是財力、物力和人力都比不過,如果不能在細分領域有所建樹,生存下去的幾率很渺茫。
另外,即便有落地產品,但不以人為本的企業也很難存活下去,要知道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其他什么新技術,最終的目的都是服務于人,雖然是最先進的技術但也要以人為本。如果只是閉門造車不考慮市場和用戶需求,那么最終也很難生存下去。要知道現在早已經不是為了產品而產品的時代,滿足用戶需求是第一位的。
還有一類企業,雖然說是人工智能企業卻沒有任何落地產品的,本身是否為人工智能企業還存在疑問,如果僅僅是炒概念蹭熱點,那么沒有認可價值可言。這種就不說了,毫無價值可言。
當然對于人類來說,人工智能還是剛剛興起的領域,未來如何發展恐怕沒有人能夠完美預測,不過最終新技術的出現一定是要讓人類生活的更美好,所以企業依次為目標應該會有更清晰的發展脈絡。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