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4月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工業4.0被正式提出以來,迅速成為德國的另一個標簽,并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新一輪的工業轉型熱潮。
同一時期,美國也提出了“工業互聯 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之后到日本的機器人新戰略、英國2050戰略、新工業法國計劃、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制定,無不宣告著人類正在撰寫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歷史。
那問題來了,誰能成為工業4.0舞臺上最閃亮的主角呢?
西門子安貝格工廠:未來工業制造藍圖
想像一下:生產設備和電腦可以自主處理75%的工序,只有剩余1/4的工作需要人工完成;平均1秒即可生產一個產品;合格率高達99.9985%;24小時交貨時間 ;也許聽到這讓你目瞪口呆,但這就是事實,這一切都發生在西門子的安貝格數字化工廠內。
西門子對工業4.0的定義,重點在于CyberPhysical System (CPS),即賽博物理系統。工廠里的所有設備都已經聯網,可以實時交換數據,而數據數字化后帶來的是產品之間以及產品與機器設備之間的互通互聯促使生產路徑不斷優化、不斷提升生產效率,員工僅憑移動終端就可查看重要信息。
在“工業4.0”時代,虛擬世界將與現實世界相融合,制造業將通過充分利用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等手段,將制造業向“數字制造”轉型。西門子成都數字化工廠以數字化、自動化、綠色化、虛擬化等特征定義了現代工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全廠內實現了從管理、產品研發、生產到物流配送全過程的數字化,并且通過信息技術,與德國生產基地和美國的研發中心進行數據互聯。
博世洪堡工廠:給每個產品貼上智能身份證
博世洪堡工廠,作為博世公司旗下智能工廠的代表,其生產線的特殊之處在于,所有零件都有一個獨特的射頻識別碼,或者說是“身份證”,它能同沿途關卡自動“對話”,將信息反饋到控制中心進行相應處理,從而提高整個生產效率,博世把這種技術“物聯”稱為“工業4.0”的核心。
博世工業4.0戰略重點在于建成一個基于工業價值鏈的網絡,機器設備、倉儲系統以及制造設施被置于同一平臺,共同形成信息物理系統。
GE:美國工業4.0踐行者
工業4.0,談到西門子就不得不提美國通用電氣(GE),作為全球知名的老牌科技企業,通用電氣永遠追求走在時代最前端。通用電氣提出的“工業互聯網”與德國明確提出的“工業4.0戰略”有異曲同工之妙,被稱為美國版工業4.0。
通用電氣的工業互聯網戰略思路清晰,已經明確把Predix作為支撐其未來數字化戰略的基礎,相比西門子的“工業4.0”,通用電氣的“工業互聯網”方案更加注重軟件、網絡、大數據等對于工業領域服務方式的顛覆。
海爾:助推中國工業4.0時代制造業轉型
作為中國最早探索大規模定制模式的企業,海爾家電率先通過價值鏈重構探索出一條踐行工業4. 0 的道路——推出業界首個家電大規模定制平臺“眾創匯”,在定制平臺系統能力的支撐上,打造了Mind to Deliver(MTD,從創意到交付)的眾創模式,并依托背后七大智能互聯工廠的研發和柔性制造能力,完成從“交互需求”到“產品眾創”再到“規模定制”的生產方式的創新,助推家電定制快速發展和強勢引爆。
海爾家電率先構建了工業4.0時代的數字化工業互聯網體系,探索了一條推動大規模制造到大規模定制的特色轉型升級之路,成為繼德國西門子、美國GE之后“全球化工業未來”的又一代表,加速推動了中國制造在全球化工業浪潮下的智能化轉型。
說了這么多,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而談,但這些也只是拋磚引玉。當下,隨著工業4.0及“互聯網+”浪潮的沖擊及個性化需求的不斷升級,中國制造業正面臨著一觸即發的轉型風口。如何針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應,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如何做到將用戶的創意和需求真正變成產品交付到用戶手中?這一切將成為傳統制造企業成功轉型的關鍵。
文章內容部分參考來源:
《工業4.0研究院》;《德國自動化工業標桿:西門子安貝格工廠》;《探秘博世洪堡工業4.0工廠》;《工業4.0如何落地?——海爾工業4.0透視》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