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4日,溫家寶總理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十五’計劃,我們大多數的指標都基本完成了,但是坦白地告訴大家,環境指標沒有完成。”剛剛付梓的《環境綠皮書》披露,中國已有1/3的國土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中有30%流動的是劣五等水,有60%的城市空氣質量為三級或劣三級,空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成本約占全國GDP的3–8%。央行在2005年第四季度貨幣執行政策報告中指出,2004年,我國首次經濟普查調整后的GDP總量占全世界總量的4.4%,但消費的原油、原煤、鐵礦石、鋼材、氧化鋁、水泥卻分別占世界消費總量的7.4%、31%、30%、27%、25%和40%。
我國經濟增長背后的這種尷尬,以往也在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的進程中發生過。資源過度消耗,污染日趨嚴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引起了各國有識之士的密切關注。1992年6月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21世紀議程》,此后全球的產業結構調整呈現出一種新的綠色戰略態勢,生產與設計向資源利用合理化、廢棄物產出少量化的方向發展。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綠色設計和綠色制造應運而生。
一、綠色制造概述
綠色制造是一種綜合考慮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的現代制造模式,其目標是使產品從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生命周期中,資源利用率最高,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最小,同時使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優化。
有關綠色制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制造工程師學會1996年發表的藍皮書《Green Manufacturing》對綠色制造的概念和主要內容作了較為系統的闡述,1998年又在互聯網上發表了有關綠色制造發展趨勢的主題報告。此后不少歐美國家對綠色制造有關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國際標準化組織ISO/TC207負責起草的ISO14001于1996年9月正式頒布。ISO14001是一個系列的環境管理的國際標準,旨在指導企業、公司等組織表現出正確的環境行為。此后,世界上有關綠色制造的研究更為活躍。
綠色制造的研究領域大致包括三項內容和兩個層面的全過程控制。三項內容包括綠色資源、綠色生產過程和綠色產品,涉及到資源與環境的優化、產品制造等方面。兩個層面的全過程控制,一是指具體制造過程即物料轉化過程控制,二是指從產品設計、制造、裝配、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后回收處理這一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的控制,各個環節都要考慮到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實施綠色制造的關鍵是綠色設計。
二、綠色設計概述
綠色設計是指以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為指導思想的新型工業設計方法。這種設計要求設計者在設計新產品時,從材料的選擇、產品的結構與功能、制造過程、包裝和運輸的方式、產品的使用以及產品報廢后的處理,都必須考慮自然資源的節約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首倡綠色設計理論的是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他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出版的《為真實世界而設計》中提出有限資源論,強調設計師在設計時應認真考慮有限的地球資源的使用和環境保護問題。這部著作剛開始還引起了極大的爭議,但不久后爆發的能源危機使人們普遍認同了巴巴納克的有限資源論。不少國家開始動用行政手段推行綠色設計和綠色制造,迄今已有20多個國家對產品實施環境認證制度。
綠色設計的目的就是綜合考慮在產品生命周期中的技術、環境以及經濟因素的影響,使設計出來的產品對社會的貢獻最大,對制造商、用戶以及環境負面影響最小。這種設計理念不像傳統設計理念那樣,僅僅注重于產品的基本屬性,一旦該產品應達到的技術、功能、工藝以及市場目標就算大功告成了。綠色設計涵蓋了產品生命的全過程,在考慮產品商品屬性的同時,預先防止產品及工藝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按照綠色設計制造出來的產品叫做綠色產品。綠色產品可以拆卸和分解,其零部件經過翻新后可重復使用。綠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不斷推出,例如IBM的綠色電腦、日本尼桑的電動汽機車、富士的綠色相機等等。美國每輛汽車重量75%的部分可以重新利用,全美1.2萬家汽車回收商年營業額達幾十億美元。
三、我國倡導和推行綠色制造、綠色設計的對策
我國在1992年《出席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情況及履行國際環境保護義務的有關對策的報告》中就提出要積極發展綠色產品生產,1993年實行綠色標志認證制度,1995年制定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黨中央、國務院最近作出的關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要求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了更好地貫徹科學發展觀、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可以采取以下舉措,倡導和推行綠色制造、綠色設計。(1)通過各種渠道,大力宣傳科學發展觀,使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念深入人心,增強公眾的節約資源、保護生態、改善環境、循環經濟等觀念。(2)通過法制和政策,鼓勵和扶持綠色制造和綠色設計,推廣綠色產品,依法懲處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企業行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3)通過優惠的稅收政策,激勵生產者、設計者采用綠色制造、綠色設計,表彰成績卓著者。(4)在高等學校相關專業開設有關綠色制造和綠色設計的課程,為社會輸送具備現代制造理念和設計理念的企業管理人才和設計人才。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