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將共同迎來一場水環境領域的驗收考試,在‘水十條’落地實施的關鍵節點,在政策驅動和需求升級的雙重加持下,單體項目治理時代退出歷史舞臺,水環境綜合治理大勢所趨,萬億級市場空間即將釋放。”在近日召開的“2017(第九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上,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張麗珍如是說。
事實上,傳統環保產業地位是比較尷尬的。此前國家發布的“水十條”規劃提出城鎮污水治理、污泥處置、再生水利用、農村污水處理等九個內容,都是傳統產業內容,支撐空間小,環保行業想成為支柱產業仍然是個未知數。
不過,在國家環保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主任王凱軍看來,環保產業仍然有很多機會成為支柱,目前機遇和拐點已現,水環境綜合整治將承載發展使命。
缺少頂層設計
在我國,與水污染治理相關的行動計劃非常多,但水環境治理的頂層設計究竟是什么?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就作了詳細的城市水環境治理頂層設計。1972年,美國將《水污染防治法》改為《凈水法案》,并提到1983年以前實現可漁、可游、可獵的國家水質目標,在后來修訂的法案中,又明確地下水水質目標就是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即美國地下的每一滴水,都可以隨時取來飲用。
“美國水體可以飲用,也可以游泳以及垂釣,這是公眾的權利。綜合以上可以看出,美國的整個水環境治理是有明確頂層設計的。”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說,“我國雖然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多項行動計劃,也大大推進了我國水污染防治的綜合進程,但依然缺少頂層設計。”
王洪臣指出,城市水系統包括城市供水系統、城市污水系統、城市雨水系統和城市水環境,供水系統相對獨立,所以城市水系統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城市雨水系統和污水系統的交織,高度干擾并影響著城市水環境。
“我們到底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城市水環境,從質量角度看,有不黑不臭、可漁可游、人水和諧,以及地表水質V類、IV類、Ⅲ類劃分等標準。從體量角度看,到底多大合適?也沒有明確的準則。”王洪臣說。
缺乏系統工程
“現在中國不缺錢、地、人,但是為什么水環境問題解決不了?目前水環境綜合治理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北京清控人居環境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文堂拋出的問題讓人深思。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