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設想過,當你疲憊的時候,軟軟的機器人會幫你按摩;地震發生時,機器人能蜷縮起來鉆進細小的縫隙完成探測任務……27日,浙江大學舉辦了一次“軟體機器人比賽”,記者在現場獲悉,軟體機器人的這些應用在不久的未來將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本次比賽的一個主要項目是比拼軟體機器人的爬行速度,并測試它是否能越過小的障礙和坡度。在比賽現場,記者看到,底部用硅膠制作的類似坦克履帶的NOOMY軟體機器人,不過手掌大小,利用電驅動,順利地通過由4塊黃色塑膠板拼成的1米多長的“跑道”,用時50秒左右。還有形狀像毛毛蟲的尺蠖軟體機器人,它利用氣動的原理緩慢向前蠕動,選手可以人工控制機器人的前進速度。
在另一個比賽項目中,選手們展示軟體機器人概念性的工業設計,比如極視眼、軟軟按摩機器人等。它們需要有更多技術支持來變為現實。
生物因其軟體特性,可以高效、和諧地與自然界進行各種交互與作用。應用軟體材料的軟體機器人不僅能像生物體一樣改變自身的形狀、運動與材料特性,更具備類人的柔性感知與互動,進而安全、高效地與人進行交互。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力學系副教授李鐵風說:“軟體機器人的動力不是靠傳統的硬質電動機或馬達,而是靠類似人工肌肉的,受電刺激會動的高分子材料來實現的。在世界上屬于非常前沿的研究。”
作為一項新的交叉研究,柔性體機器人結合了柔性電子、仿生力學、生物學、智能高分子材料、人工智能、3D打印等前沿科學技術。李鐵風告訴記者,軟體機器人有許多優勢。它的硬度、柔軟度和可拉伸程度跟人體的皮膚和肌肉很接近,當它穿在人身上,跟人互動接觸時,親和性很好。軟體機器人受到外界沖擊和破壞時不易損傷。軟體機器人容易被先進的技術,比如3D打印等方式來制造,成本比較低廉,可以像硅膠、橡膠等玩具一樣被大批量制作。
李鐵風介紹,軟體機器人能作為可穿戴的動力護具,比如假肢、人造外骨骼。在地震現場,它也可以承擔探索和探測的任務。另外,它還可以作為教育用品和玩具。
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的同學27日也來到浙大參賽,展示他們的軟體機器人設計和實物。李鐵風表示,通過這次比賽,希望把軟體機器人的概念推廣出去,在科研以及創業創新上啟發出更多好的點子。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