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企業朝著以工業互聯網信息通信技術和信息集成平臺為基本架構,以智能研發、智能制造、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務為核心目標的智能工廠建設方向發展。推進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智能工廠建設,既是全球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發展目標的主攻方向,是中國邁進世界強國大門的金鑰匙。
事實上,所有行業的制造企業都需要在一個整合的智能工廠系統或者從多個智能工廠系統中合并包含電子數據表的工作下管理業務流程信息。在這些系統當中許多典型的領域需要被特別予以關注:設備、工具、質量、工藝等等。在許多制造企業中,生產現場只有很有限的智能工廠系統,并且這些系統通常以機械控制與自動化為導向;或者根本是沒有智能工廠系統,從而必須有額外的管理人員,花額外的時間,為了不必要的溝通、聯絡、接洽、電話咨詢,產生了很多文件,時間耽擱,查找,增加了額外的成本。上層、執行層的管理與下層車間環境之間產生了斷層,因此產生了低效率與附加成本,從而降低整個公司的績效。
整個車間底層控制的完整規劃,是實現智能工廠的基礎。它編織了車間網絡化管理平臺,將生產詳細信息資料集中管理保存,它整體化地跟蹤和管理生產人員所關心的主要生產過程,實時采集生產底層的各種加工數據并加以統計和分析。
智能工廠設備層,建立了具有雙向、高速的聯網通信平臺(DNC系統),以保證信息流在工廠、車間的底層之間及底層與上層之間通信的暢通無阻。為什么在ERP和SCM上大量的投資,并沒有為制造企業帶來令人滿意的改善? 因為作為制造企業價值核心的制造智能工廠并沒有整合到管理信息系統中去。如果智能工廠不能按時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如果生產制造的信息不能在需要的時間傳遞給需要的人,那么企業級的管理決策都只能基于猜測,這必然影響到整個企業的經營效益。因此,對于制造企業的經營管理者來說,一個實時的、有效的,并能和供應鏈緊密配合的智能工廠管理系統是必不可少的。
智能工廠要落到實處,就必須從制造執行系統開始,融合專家系統等智慧方案,實現整體的智能工廠仿真與管理。
行業的發展也需要適應市場的需要,被迫式的接受市場,始終落人一步。傳統制造方式已逐漸不能滿足現階段行業的要求,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工廠生產模式越來越受青睞,也更能贏得市場的訂單。
向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模式發展將會成為潮流,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轉型,實現高效的智能生產模式轉換,打造屬于自己的智能工廠!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