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針對智能工廠建設,行業內還缺少完備的標準。在智能工廠建設方面,建立產學研的合作平臺,同時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通過技術和經驗,能夠幫助更多的精細化工企業走上智能生產之路。
精細化工行業工藝種類和產品繁多,每個企業都有自身的特點。所以建設智能工廠首先需要深入企業一線,了解客戶的需求和生產情況,根據需求設計定制化的解決方案。最終目標是改善企業低效率和高人力成本的生產方式,實現更加高效、安全和環保的生產。
如何幫助企業建設好智能工廠?主要來自于行業經驗、專業技術和人才三方面。
首先,必須非常了解精細化工行業,能夠快速準確地了解企業的需求和發展中的瓶頸,為企業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
其次,掌握先進的軟硬件技術和產品,并且在工廠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建設方面擁有豐富的工程經驗。從企業的廠房結構設計和工藝過程入手,為企業量身定制智能工廠改建或新建方案,并進行智能設備的定制,控制系統的開發以及智能化軟硬件系統的配置等一條龍服務。
此外,在研發創新機制和人才培養方面加強工作。為了能夠幫助企業建設面向未來的智能工廠,需要引入大量的機械、電氣、控制、軟件和工藝方面的人才,并對智能生產和智能工廠解決方案進行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得到了企業的認可。
在“新常態”下,精細化企業可謂面臨著來自“內部”和“外部”的雙重壓力。外部壓力主要表現在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企業對產品的質量和品種要求日漸苛刻以及需求降低誘發的來自國際同行的價格競爭;在內部,企業面臨最大的壓力是人力成本的逐年提升,以及能源等成本費用的提高。在人力方面,我們看到工廠中很多一線工人都是中年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在生產一線工作,企業一方面缺乏生產人才的后續儲備,另一方面也面臨著不斷提高的人力成本壓力。
為了打造精細化企業智能工廠,一方面會繼續加大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加強創新體系建設,目前我國正在計劃和籌備在德國建立研發中心,吸收和孵化世界領先的智能化技術。另一方面我們將更加重視人才培養,因為智能工廠涉及很多前沿技術,同時也需要有相關行業的經驗積累。
對于企業來說,建設智能工廠可以很好地應對上述挑戰,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使企業在設計研發、生產制造、能源控制和人力成本等諸多方面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