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智慧工廠”已成為近兩年自動化行業的探討熱點,尤其是“美國第三次工業革命”、“德國工業4.0”一經提出,更是引起中國自動化行業熱議,各種描述、解讀以及對于中國制造業的應對之策的建議、意見也隨之噴涌而出。
在當前制造工程領域,全球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被繁雜的工作所負累,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和生活品質,我國也不例外。德國西門子工業集團總裁魯斯沃博士介紹智慧工廠將是構成未來工業體系的一個關鍵特征。在智能工廠里,人、機器和資源如同在一個社交網絡里自然地相互溝通協作;生產出來的智能產品能夠理解自己被制造的細節以及將如何使用,能夠回答“哪組參數被用來處理我”、“我應該被傳送到哪里”等問題。
在智慧工廠里,智能輔助系統將從執行例行任務中解放出來,使他們能夠專注于創新、增值的活動;靈活的工作組織能夠幫助工人把生活和工作實現更好的結合;個體顧客的需求將得到滿足。
“中國制造”已經在全球制造業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一直以來,卻不能擺脫“低端”的標簽。隨著勞動力、原材料、能源成本飛漲,以及招工難等現實問題的凸顯,“中國制造”開始面臨巨大挑戰,利用自動化和信息化手段改進制造過程、尋求產業升級已經成為了中國制造從業者們的普遍共識。
打造“智慧工廠”就要進行自動化和信息化的聯合規劃。近年來,在“兩化融合”等政策的帶動下,許多工廠都實施了自動化和信息化改造,投入運行之后的效果卻不盡人意,沒有從自動化和信息化融合的角度對智慧工廠加以整體規劃,使自動化、信息化各自淪為“孤島”,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最主要原因。“雖然在上層實現了信息化,但指令并未最終下達到設備層,最終設備操作還是由人工完成的,沒有達到真正節省人力的目的。整個工廠也無法實現生產規劃與執行的總體協調。”
未來,傳統的制造企業都將向“智慧工廠”轉型,用自動化和機械設備代替人工,加工制造過程完全靠設備完成,這些設備還可以互聯,人員、材料、設備、成品半成品實現管控一體化。開辟智慧工廠在制造業的新時代!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