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依賴補貼的中國光伏行業正在轉型。據了解,近期隨著能源轉型政策方向的明確和光伏市場的回暖,行業企業正加快向智能制造轉型,以求獲得競爭優勢。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業內人士表示,“十三五”規劃對光伏行業提出智造發展的要求,預計“十三五”期間光伏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設備智能化都將出現較大突破。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朱明表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三五”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五大發展理念。這五大理念每條都與新能源行業緊密相關。光伏行業須提高產業競爭力,形成產業價格優勢,盡快改變依靠補貼的窘境局面。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高紀凡表示,新能源產業的核心是通過技術的進步、創新降低成本。能源變革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的智慧利用兩大部分。
業內人士表示,通過技術升級,降低成本,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平價上網是推進能源革命的關鍵因素。因為只有可再生能源實現平價上網,擺脫依靠補貼的局面,才能夠實現大規模的應用。
國家發改委近日下發的《關于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討論稿)中明確提出,在“十三五”期間,陸上風電、光伏發電的標桿上網電價將隨著發展規模逐年下調。其中I類地區將由目前的0.9元/千瓦時逐年下調至0.72元/千瓦時。上網電價的下調將倒逼企業盡快通過技術的進步來降低成本。
事實上,大部分光伏企業已逐步實現由“制造”向“智造”的轉型。在上游智造業環節,市場目前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龍頭組件企業基本上處于滿產開工的狀態,而二三線的光伏企業訂單較少,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光伏行業內部已達成了“不創新就被淘汰”的共識。
據了解,龍頭組件企業均設有研發實驗室,不少企業已取得了技術方面的突破,部分企業已實現了設備的智能互聯,減少了人工成本的投入。天合光能單晶硅的實驗轉化率已達到24.4%,有10項產品、技術創造突破紀錄。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表示,晶科多晶6英寸電池效率最高達到20.5%,單晶P型6英寸電池效率最高達到21.5%。多晶60電池組件實驗室最高功率達到345.5W。企業已實現了生產流水線的自動化。
在下游電站發電環節,電站正在向智能化管理邁進。比如,天合光能的電站將引入遠景能源的阿波羅光伏云平臺,實現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光伏電站資產運營管理。
“自帶光伏電板、靠太陽能驅動的清洗機器人能像掃地一樣,把電站的太陽能板擦洗干凈。”江山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劉文山表示,該公司建設的光伏電站配備了5MW的清洗機器人,能夠實現電站的自動、無人清洗。
業內人士表示,“十三五”期間光伏行業在產品科技含量和設備智能化發展方面將有較大突破,這將促進光伏發電的大規模應用。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