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5日召開的中化國際(11.170, 0.66, 6.28%)(600500)半年度業績溝通會上,中化國際CFO秦晉克對證券時報等在場媒體和投資者表示,上半年盈利大幅增長,盈利水平創六年來同期新高。一方面得益于公司精細化工核心業務農藥、中間體及橡膠化學品的盈利能力穩步提升;另一方面,公司天膠業務大幅扭虧,也是業績向好的重要原因。
中化國際總經理劉紅生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天然橡膠業務圍繞新業務平臺持續推動各項整合工作并取得顯著效果,同時整合后運營成本得到進一步優化,所以扭虧轉盈。
據了解,中國正在從化工大國向化工強國邁進,科技驅動增長成為化工行業“十三五”規劃的關鍵詞,在此背景下,中化國際上半年積極調整發展戰略,致力于打造“創新型的精細化工行業旗艦”,把“科技創新”上升為核心發展戰略。今年5月,中化國際旗下研發機構科技創新中心在上海成立,標志著中國化工行業又一“智庫”誕生,在農用化學品、汽車用化學品、電子化學品等領域發力,引領中國精細化工行業的技術發展。
中化國際董事長馮志斌在溝通會上談到:“今年上半年,中化國際的科技投入高達1.36億元,較去年同期猛增55%,顯示了中化國際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中化國際還將繼續增加研發投入比重,提升專利技術使用效率,大力引進科研領軍人才,把‘科技驅動增長’落到實處。”
劉紅生表示,今后中化國際將進一步聚焦精細化工業務,逐步剝離與主業關聯不大的業務,努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創新型精細化工企業”。公司未來將通過有機增長和并購整合并舉的方式,持續追求卓越,不斷提升產業規模和凈資產收益率(ROE)水平,最終達到行業領先地位。
據悉,中化國際聚焦精細化工、創新轉型的戰略舉措已取得初步成效。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化國際作為精細化工核心業務的農化及中間體等業務增長明顯,較去年同期,收入增加39.8%,盈利能力均大幅提升;并且得益于核心業務銷售凈利率的增長,公司凈資產收益率達到3.33%,較預算和同期均大幅提升。
而之前拖累中化國際2016年業績的天然橡膠業務,今年上半年也大幅扭虧。今年4月中化國際控股的新加坡上市公司合盛在國內設立的合盛(上海)有限公司開業。據介紹,這標志著中化國際近來在天然橡膠領域收購整合步入收官,目前合盛海內外各項資產與業務全部整合完畢,各業務與管理條線都已梳理清晰并持續穩健經營。
近期,中化國際還首次在境外成功發行3億美元債券。數據顯示,首次發行的美元債總認購金額超過36億美元,是發行規模的12倍。這也為中化國際推開了海外融資之門、接軌國際資本市場夯實了基礎。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