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互聯網化轉型發展的背景
在當前我們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中國的企業在發展歷程中也面臨很多新的挑戰,比如當前的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日益高端化的出口需求,還有當前市場競爭的向內涵化和差異化方面的轉變,面對這些新常態下的挑戰、機遇,或者說發展趨勢,中國企業應該如何優化自己的發展戰略,如何去激發企業的創新潛能,從而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和轉型升級,是我國企業當前亟需解決的一個重大的課題。
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同時,全球的新一輪的產業變革正在悄然興起,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正在尋求對高端產業進行再布局,生產力的飛躍也必將對產業格局進行重構。在這種形勢下,準確把握生產方式的變革方向,爭奪智能化生態系統的發展先機和主導權,是當前國際形勢的發展重點和機遇,也是中國企業需要與國內經濟發展新常態相結合去考慮今后發展路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面對經濟和社會正在經歷的重大變遷,以及當前正在孕育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迎來新高潮,企業互聯網化已經成為當前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互聯網技術是信息技術的一種非常有代表性的技術,它具有很多優勢,最突出的就是其全連接和零距離的優勢。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正在憑借這些優勢全面滲透到整個生產、生活、經濟各個方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企業的發展也受到很大的影響,技術研發、產品設計、生產制造,乃至營銷、融資等環節,都在向集中化和集成化全面加速轉變。由此而來,企業之間的邊界逐漸模糊,供應鏈和產業鏈也正在向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融合創新的方向發展。因此,企業要實現互聯網化必須具備互聯網思維,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其內部管控、價值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等方面的業務綜合集成、資源優化配置和社會化協同水平,從而快速應對日益個性化、動態化的用戶需求,突破發展困境,搶占發展先機,開創創新和轉型發展的新道路。
二、企業互聯網化轉型的關鍵特征
互聯網的發展正在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型,互聯網也正在發揮在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當中的重要基礎作用,對企業的外在形態和內在形態進行重構。曾經的規模化大生產、單一的生產方式,都是傳統的工業時代的一些經濟范式、規律、模式,這些在互聯網化背景下都會被云+網+端的模式所取代。在這種形勢下,企業互聯網化轉型就是充分挖掘數據要素的驅動作用,以數據驅動為中心,去推動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信息互動創新,進而借助互聯網這個工具和平臺,去提升企業的可持續性的競爭優勢,這就是互聯網化轉型的過程。
在互聯網化轉型的過程當中,企業的一些發展理念、發展目標、商業模式都會隨之發生一些變革,企業不再關心技術如何應用,反而更加關注管理模式的變革,關注能力的提升,同時企業的發展不再以廠商和產品為中心,而是轉變為更加關注用戶需求的以用戶為中心的商業模式。
基于對企業互聯網化轉型的內涵、特征的理解,梳理出四個企業互聯網化轉型的關鍵特征,這四個特征也是對企業互聯網化轉型整體的發展水平進行衡量和評價的四個方面。
一是更加關注數據的核心驅動作用。在互聯網化的生態環境下,數據已經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核心驅動要素,在充分數據化的基礎上,企業的關鍵業務流程,關鍵業務環節能夠被數據鏈打通和貫穿起來,激活企業在生產運營當中積累的數據,進而發揮數據的價值。隨著企業的長期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企業已經積累了大量數據,既有結構化的數據,也有非結構化的數據,這些數據既來自于企業自身,也來自于企業外部,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為非結構化數據的挖掘、共享和應用創造了重大機遇,這將為企業帶來更加不可估量的價值,所以對數據的開發利用也是體現數據的核心驅動作用的非常關鍵的方面。
二是企業互聯網化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生產運營。從企業生產運營的各個環節來看,互聯網已經成為用戶深度參與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重要工具和紐帶,它帶來的不僅是用戶認同度、參與度和黏度的提高,更帶來了控制權的轉移和用戶所有權意識的建立,這種改變顯著地影響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互聯網與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的融合,正逐步從消費近端、相對開放的營銷和服務環節,向消費遠端、相對封閉研發設計和生產制造環節延展,融合難度也逐步提高。企業通過利用大數據技術及相關分析工具,實現了以用戶為中心的模式轉換。
三是激發全員創新潛能的組織變革。這其實是企業互聯網化轉型非常關鍵的方面,當然目前企業在這方面的探索還不是很多。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企業組織結構將朝著扁平化、柔性化、網狀化和分權化的方向發展,這種表現具有以下幾個特征,組織單元虛擬化、組織要素分散化、組織形式彈性化和網絡化,以及組織邊界模糊化等。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連接,包括企業之間連接,從高度集中的決策中心向分散的多中心的分權的組織轉換。
四是靈活柔性的網絡化協同。在信息化和互聯網條件下,建立新的合作分享模式和機制,有效整合、利用企業內外部資源,更好地發揮企業外部資源的優勢,快速打造企業所需要的動態能力,已經成為企業依托互聯網轉型發展的關鍵。一方面企業借助相關技術,大幅度提升了實現網絡化協同的基礎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企業內部生產運營各環節的集成和互聯網化,都為企業開展網絡化協同奠定了基礎。網絡化協同是企業實現靈活柔性生產的必要條件,也是實現多樣化需求的必然選擇。
三、企業互聯網化發展水平
(一)我國企業互聯網化發展水平
企業互聯網化指數旨在衡量當前企業互聯網化程度和發展水平。基于中國兩化融合服務聯盟服務平臺數據,當前我國企業的互聯網化指數是30.8,其中數據驅動、用戶參與、組織創新、網絡化協同水平分別是27.2、28.1、25.6、36.4,網絡化協同水平相對于其他幾個方面水平略高,這也反映出當前我國企業在互聯網化轉型過程中,網絡化協同方面工作開展較早,具備一定的認識水平和應用程度,且已經初具效果。
從區域分析角度來看,華南和華北地區整體企業互聯網化發展水平較高,華東地區與全國整體平均水平接近,西北地區企業互聯網化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由于大型企業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我們對各個區域的大型企業的互聯網化水平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大型企業的互聯網化水平整體高于全國,西部地區的互聯網化水平相對略低。從行業來看,電子、石化、交通設備制造的互聯網化指數均高于33,總體水平較其他行業更好,建材、包裝等行業整體水平偏低。
(二)企業互聯網化指數關鍵指標分析
——數據驅動。通過對企業基礎數據管理以及各業務環節信息化系統覆蓋率分析發現,企業數據資產管理水平較高,生產運營全流程信息化水平和數據開發利用能力較低成為提升數據驅動作用的關鍵制約因素。
——用戶參與。企業經營模式逐漸從以產品和廠商為中心轉向以用戶為中心,依托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售后質量服務、產品服務和遠程管控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對售后的質量服務、產品服務的追溯以及遠程管控相關的指標進行分析得出,目前尚有22%的企業不能實現產品質量追溯,41.7%的企業在基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服務方面還未開展有關工作,這也是企業互聯網化轉型過程中還有待提升的一些重要的方面。
——組織創新。通過分析發現大部分企業已經對互聯網具備一定的認識水平,很多企業認識到了組織變革的重要性,但是提升組織的柔性,仍然是激發更多企業活力的重要方面。目前很多企業在組織創新方面仍然停留在人力資源管理、績效管理等較基礎的應用階段,如何形成柔性化、網絡化的企業組織,很多企業還在探索。
——網絡化協同。針對跨企業協同指標水平較低情況,對樣本企業中,通過信息化實現與產業鏈企業間業務協同情況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仍有40.4%的企業尚未開展產業鏈企業間業務協同的工作,而實現生產計劃協同和財務結算協同的情況相對較好,實現研發設計協同的企業比例較低,能夠實現產業鏈企業間訂單全程可追溯和質量全程可控的企業比例均不到20%。
四、對企業互聯網化發展的建議
一是傳統企業作為互聯網化轉型的主體應從內部進行自我顛覆。在互聯網浪潮沖擊下,傳統企業的固有優勢極易成為企業互聯網化轉型的最大挑戰,成為企業發展瓶頸,所以傳統企業必須圍繞著管理體系、市場體系、文化體系去重構企業互聯網化轉型發展體系,著眼企業互聯網化轉型關鍵特征和能力,從數據、技術、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等要素出發,從企業自身、內部開始進行自我顛覆和創新。
二是生產環節是當前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關鍵環節。首先生產環節距離消費端較遠,開放性相對較低,同時對于互聯網與生產環節的融合,核心節點除了人以外還包含與生產相關的各類設備及服務,各對象本身的智能水平不均,標準、協議難于統一,這就將對話解析和智能屬性部分地轉嫁給互聯網,而為滿足生產環節實時在線、集成高效、敏捷柔性、集約精準等要求,網絡連接的可靠、快捷和安全需求也遠遠超出消費互聯網。所以生產環節是企業互聯網化過程當中實現互聯網化最困難的環節,也是我們當前需要突破的重點和難點。企業想要實現生產環節互聯網化必須打破傳統觀念的壁壘,改變生產制造環節總是處在產業鏈上的低利潤環節的認識,將生產環節提升附加值作為企業實現轉型發展的關鍵所在。
三是集成互聯是企業互聯網化轉型的重點和基礎。工業4.0、工業互聯網、互聯網+、兩化融合等,這些理念和戰略都強調集成和互聯,集成和互聯也必然成為當前我國企業互聯網化轉型的重點和難點。我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絕大多數從起步開始就是分頭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同時流程管理思想缺位、組織結構僵化,從單項應用向綜合集成階段跨越難度較大。因而企業在推動集成建設過程中,可以從產品、企業管理、價值鏈三個維度展開,著重從研發設計和制造的集成、管理與控制的集成、產供銷集成、財務和業務集成,以及企業戰略決策的集成五個方面解決企業內的縱向集成問題。同時,不斷加強資源共建共享,業務集成互聯,充分應用內外部資源,并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環境下的動態組織和價值網絡,從而在新的競爭格局中搶占先機。
四是數據是企業互聯網化轉型的核心驅動要素。這里要更加強調的是要實現數據的核心驅動作用,不僅僅要實現數據的獲取、存儲,更主要的是實現數據在整個企業的生產運營的各個業務環節中間的按需流動,而且是自動化的流動,不能過多人為干預,只有使數據實現自動流動、自動運行、自動優化、自動適應、智能處理,才能真正實現生產加工聽數據指揮,經營管理靠數據決策。所以企業互聯網化是企業發展各個要素的系統推進,尤其要重視數據在這些要素當中的核心的作用。
五是企業互聯網化轉型要以能力建設為主線。企業互聯網化轉型的實質是在互聯網環境下提升或重構工業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產管控、供應鏈管理、用戶服務、經營管控、財務管控等各類核心能力,創新企業運營管理模式,突破傳統生產經營競爭格局,構建全新競爭優勢。因此企業互聯網化轉型應以企業核心能力建設為主線,推動互聯網與營銷、服務、生產、研發等制造業各環節的融合,以及開放協作、靈活動態、以為用戶創造價值為中心等互聯網思維和管理理念向傳統制造環節的滲透,并在企業內部綜合集成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礎上借助互聯網平臺與外部相關方之間實現互聯互通。
六是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是引領企業互聯網化轉型的方法途徑。企業互聯網化轉型是兩化深度融合在當前互聯網條件下的重要戰略任務,通過分析發現處于兩化融合較高階段的企業,其互聯網化水平明顯比其他階段企業更高。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是應對互聯網創新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的重要方面和路徑,能指導企業戰爭轉型、服務用戶、組織變革的參考框架和發展藍圖。因而我們要抓住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這一契機,形成一套融入信息時代管理規律和管理模式的系統推進企業互聯網化的兩化融合管理體系。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