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世界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大會暨博覽會將于2016年6月29日-7月2日在廣州舉行。在大會新聞發布會上,羅軍表示,中國雖然從2013年就成為全球機器人最大的市場,并將至少在未來30年繼續保持全球最大市場的位置,但是中國大大小小500多家機器人企業并沒有任何優勢,“我們與國外機器人企業的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繼續拉大”。
目前全球機器人領域的“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發那科公司、日本安川電機、德國庫卡機器人)占據了中國機器人產業50%以上的市場份額,并且幾乎壟斷了機器人制造、焊接等高端領域。
羅軍認為,除了技術水平有差距外,機器人產業正在陷入誤區也是中國機器人行業難以“彎道超車”的重要原因:
一是,沿海城市紛紛推進“機器換人”計劃,但這一計劃卻沒有將機器人的市場需求與國內機器人產業培育有效結合。于是,機器雖然替代了產業工人,但是當地機器人產業卻并沒有發展起來。
二是,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資只顧眼前利益,雖然建了大量的產業園,但實際上誕生了一大批傳統機器人企業。3-5年之后,這些企業將再次面臨新的產業轉型升級壓力。
三是,一些地方片面強調生產加工,而輕視前沿性技術的可持續研發?!翱偸窃诎l現國外某項先進技術之后才去關注和追逐,而缺乏原創性研發,因此在每一次新技術到來的時候我們總是陷入被動”。
四是行業發展思路整體上缺乏戰略性與前瞻性,缺乏頂層設計,加之,過度強調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發和生產,而忽視了機器人產業2.0時代背景下,傳統的伺服電機、控制器、減速器可能已經不再是核心,將被新的核心零部件所取代。
羅軍認為,機器+人工智能才是機器人,如果機器人沒有人工智能的功能,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機器人,只是一堆普普通通的機器。因此人工智能技術是其中的關鍵。
“未來10年我們將迎來機器人產業2.0時代,也就是人工智能的初級階段”,羅軍說。目前,谷歌、Facebook、微軟已經在人工智能領域投入巨資,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可能會引領機器人產業2.0時代。
例如: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谷歌大狗機器人、谷歌騾子機器人、達芬奇微創手術機器人、Facebook最近推出的“M”機器人都已經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水平。
羅軍指出,正因為看到了機器人產業正在出現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機遇和趨勢,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突破,所以將“人機協作、智能制造”作為第三屆世界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大會的主要議題。
據介紹,此次展覽面積首次突破2.3萬平米。大會開辟了“機器人+互聯網”、“機器人+創客”、“機器+人工智能”、“機器+深度學習(大數據+云計算)”、“迎接機器人產業2.0時代”、“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和美國再工業化”、“機器換人與機器人產業”、“機器人產業園區創新”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另外,據介紹,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主導的首個國際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和首個機器人創新示范平臺正在深圳、廣州、上海等地選址,將在2016年全面啟動。這個示范平臺將與卡耐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院、劍橋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慕尼黑工業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維爾茨堡大學遠程控制與機器人研究院等全球頂級科研機構合作,針對中國巨大市場需求,共同組建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促進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深度結合。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