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不斷深入,作為高端智能制造的代表,機器人產業近年來呈現出迅猛增長的態勢。工業機器人在生產線上大規模應用,正引領新一輪制造業的變革。同時,家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未來,機器人將如何影響世界?我國應如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搶占機器人產業的制高點?9月16日,中國-以色列機器人與智能制造項目對接會暨發展戰略交流會在廣州舉行。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總經理彭兵、中以機器人研究院理事長歐陽泉和廣州金控集團副總經理張曦在會議期間接受了新華網廣東頻道專訪。
在國際機器人產業的競爭中,我國處于什么水平?差距主要表現在哪里?
彭兵:我主要講兩點:第一,目前中國已經能生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平面關節型裝配機器人、直角坐標機器人、弧焊機器人、點焊機器人、搬運碼垛機器人和AGV自動導引車等一系列產品,其中一些品種實現了小批量生產。
第二,盡管中國機器人的市場份額占全球的40%,但中國機器人企業“小而散”,僅占國內市場的不到30%。其中超過50%份額被“機器人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電機、德國庫卡)占有。2014年,我國購買并組裝的近5.6萬臺工業機器人中,外資機器人普遍以高端為主,幾乎壟斷了汽車制造、焊接等高端領域,占比高達96%,而國產機器人則以搬運和上下料工業機器人為主,處于行業中低端領域。與國際同行相比,我們在機器人的自動化、智能化軟硬件方面還有不小差距,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如中高端的伺服電機、控制器、減速器等關鍵零部件上基本都得依賴進口。盡管國內機器人產業雖然與國際上的同行相比較,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歐陽泉: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的重要市場。近年來中國機器人出貨量和存量的增長速度都在加快。但相對美、日、韓等國而言,目前國內機器人密度還是很低,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
中國在機器人產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缺乏核心技術和機器人本體成本高兩個方面。目前我國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沒有真正國產化,造成國產機器人本體成本遠高于國外同行,很難上規模。
張曦:機器人產業鏈分為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系統集成及應用,技術壁壘從高至低。由于系統集成直接對接國內制造業企業,主要是資金密集型,技術門檻較低,一般由系統集成商即可提供方案;而核心零部件,尤其是減速器領域門檻較高,技術僅掌握在少數外資廠商手中。受累于核心零部件的進口依賴,國內本體制造商生產成本畸高,譬如減速器以及中高端的伺服器,進口價格是外企自用成本的3到5倍,而這兩者成本合計占總制造成本高達6成左右,這將無疑大大削弱國內本體制造商的競爭優勢。
我國應如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搶占機器人產業的制高點?
彭兵:考慮到中國是全球機器人最大的應用市場,建議搶占機器人產業的制高點的思路是:培育應用市場,開展應用示范,爭奪市場控制權;同時加快核心零部件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爭奪技術控制權。具體而言,當前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拓寬應用領域,培育應用市場,拉動市場需求,推動國產智能裝備在汽車、家電、電子、陶瓷建材等主導產業的系統集成應用示范,落實首臺或首套重大技術裝備補貼政策,推動企業由傳統加工制造型向智能制造型轉變。圍繞汽車、家電、電子等重點領域過程的智能化需求,加強關鍵智能技術、核心智能檢測裝置、成套智能制造裝備的研究開發,大力推進智能檢測控制裝置和智能制造成套裝備的示范應用推廣,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行業率先開展推廣應用。對于機器人產業來說,未來8至10年是個窗口期,我們要抓住機會趕上去。
歐陽泉:現階段國內機器人廠商在高端領域不能直接與國外企業競爭,國內機器人的成功之道在于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生產經濟型機器人本體,尤其要突破減速機等關鍵零部件。國產機器人本體的“成功五要素”:國內機器人本體要發展的好,在伺服系統、控制器、核心算法、精密減速器以及應用和集成技術這五大領域至少要有2到3個是擅長的。通過加快自主研發和深度合作路線,即打通機器人產業上下游才是現階段增強我國機器人產業競爭力的關鍵。
張曦:我們可以從金融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機器人產業發展較為緩慢,其中一個原因是金融滲透率不高。中小型技術企業普遍面臨融資渠道受限、資金鏈緊繃的窘況,對開展大規??蒲?、引進高度技術及人才等投資,均受制于預算緊張而無法實施,僅能依靠自身的利潤積累緩慢成長。
因此,要提升機器人產業的國際競爭能力,需要加大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擁有全牌照優勢的大型金融集團可發揮更大的作用。譬如,通過設立孵化器及風險投資基金,鼓勵小微初創企業發揮技術特長,推動原型的開發設計并謀劃產業化;通過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支持成長期的機器人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及人才,研發新技術并升級生產線,甚至推動向海外并購實現跨越式發展;通過融資租賃,降低制造型企業升級機器人生產線的資金壓力,鼓勵技術升級;積極發揮資本中介的功能,推動機器人企業股改、掛牌、發行私募債甚至上市募資;靈活運用各類金融創新,如融資擔保、應收賬款貼現、小貸貼息等,改善企業現金流,并利用政府各項優惠政策提升整體競爭力。這些都是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愿意為機器人企業提供的專業綜合金融服務,也是我們認為能切實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提升競爭力的一個方法。
您對機器人產業的未來趨勢有何預測?
彭兵:2014年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新增裝機量占全球新增裝機量的約五分之一,預計未來10年之內還將以每年20%以上的比例增長。
同時,汽車行業將不再是工業機器人最大需求行業,電子制造、食品藥品等多個行業將成為工業機器人需求的領跑者,呈現出沿海高于內地需求,中低端高于高端高性能機器人需求的趨勢。
另外,制造產業鏈條中的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制造產業將成為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的重點。在我國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的背景下,使用工業機器人代替勞動力符合中國新的比較優勢。同時也將改變以往以低廉勞動力為主要競爭手段的勞動密集型發展模式。
歐陽泉:人類創造的智能機器人將會解放人類,讓人類回歸自然,回歸生活。機器人產業未來將會像今天的家電產業、汽車產業和移動通訊終端產業一樣,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同時,機器人產業未來將會帶動相關產業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一部分勞動工人將會失去工作崗位,但在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下,這部分人將會通過進一步的提升,從事更有價值的服務工作。
張曦:目前,汽車、電子、金屬等應用行業是工業機器人最大的應用領域,未來國內工業機器人領域將逐漸擴展。同時,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隨著語音識別、3D視覺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提升,服務機器人在的終端消費市場有望獲得爆發性的增長。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