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國現有的產業基礎及技術水平,智能制造的發展可分兩步走:到2020年,制造業基本普及數控化,實現重點領域智能制造裝備尤其是高端數控機床及工業機器人的產業化與應用。到2030年,制造業全面實現數字化,在制造業重點領域推進智能制造模式的轉變,形成與世界工業發達國家在高端制造領域全面抗衡的能力。那么,我國智能制造技術發展的重點有哪些?
智能制造技術發展重點之一:關鍵智能基礎共性技術
圍繞感知、決策和執行等智能功能的實現,針對測控裝置、部件和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裝備的開發和應用,突破新型傳感原理和工藝、高精度運動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工業通信網絡安全、健康維護診斷等一批共性、基礎關鍵智能技術,為實現智能制造技術提供支撐。
智能制造技術發展重點之二:核心智能測控裝置與部件
圍繞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裝備研發以及智能制造技術的推廣應用,開發機器人、感知系統、智能儀表等典型的智能測控裝置和部件并實現產業化。在充分利用現有技術和產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智能化、網絡化,形成對智能制造技術裝備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
智能制造技術發展重點之三: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裝備
突出制造業所需裝備,針對石油化工、冶金、建材、機械加工、食品加工、紡織、造紙印刷等制造業生產過程數字化、柔性化、智能化的需要,發揮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機制,依托有明確需求的用戶,組織“產、學、研、用”共同參與的創新團隊,推動國產軟硬件在數控/工業控制裝備中的應用與推廣,通過集成創新,開發一批標志性的重大智能制造技術成套裝備,保障產業轉型升級。并結合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推進示范應用,加快產業化。
智能制造技術發展重點之四: 基礎工業軟件
推動骨干企業、專業機構、行業協會、產業園區、重點高校、科研院所多方參與組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產業聯盟,圍繞產業重點,開展工業軟件行業規范與標準研究、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推廣。在工業軟件開發、系統集成、產品定型等方面迅速形成優勢,深化工業軟件技術的內涵,提升應用服務能級。
智能制造技術發展重點之五:重點應用示范推廣領域
根據我國智能制造技術和智能測控裝置的發展水平,立足制造業,選擇在電力、節能環保、農業、資源開采、國防軍工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推廣應用,分步驟、分層次開展應用示范,形成通用性、標準化、自主知識產權的應用平臺,加快推進產業、技術與應用協同發展。
縱觀當今社會,智能制造技術無疑是世界制造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我國智能制造技術產業目前卻仍處于由自動化向智能化發展的初級階段,各類裝備的智能化發展程度不同,一些行業甚至連自動化都還沒有完成。因此,深度理解我國智能制造技術發展的幾個重點,這將更好的幫助國內企業加快提升自主品牌的國際競爭力。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