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開始,無論是基于互聯網的創業公司還是謀求利用互聯網思維來改造自己的傳統企業,幾乎無一不把“互聯網思維”掛在嘴邊,甚至把“互聯網思維”當做圣經和行為準則,似乎在告訴別人,“看,我們緊跟潮流,沒有落后于這個時代”。但是,只有了解才能稱之為信仰,不了解的崇拜只能稱之為迷信。所以必須要認識到互聯網思維的簡單本質到底是什么?到底怎樣才算作是正確的運用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已不再新鮮
互聯網思維已然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詞匯,但我們還是有必要再來淺談一下互聯網思維于企業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
相較于傳統企業的商業形態,互聯網思維的創新之處在于從客戶轉向用戶的體驗化、從集權走向分散的扁平化和從封閉走向共享的開放化。企業關注的對象從付錢的“客戶”轉移到了使用產品的“用戶”,因為用戶的使用體驗是產品和服務改進的依據和根本,在這樣一個信息開放且大爆棚的互聯網時代,用戶的口碑即良好的用戶體驗才是判斷一個企業的最終標準。
傳統企業往往規模大、業務寬、企業結構復雜,而互聯網思維卻恰恰相反,強調“輕資產”,在守護企業核心價值的同時,取消中介環節,直接利用互聯網這個更新快、用戶多、信息海量的平臺去促進產品的銷售和更新,所謂做全很難,但做小做精實現企業運作扁平化就是互聯網思維的精華所在。
網絡時代、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打破了以往企業自掃門前雪的境況,從前的有形資源搶奪之爭變成了信息資源收集整合的比賽,誰能夠更快更準地從海量的互聯網信息中提取出有用信息對企業的業務進行補充和完善,誰就能成為互聯網時代的佼佼者。
正確利用互聯網思維
毫無疑問,互聯網思維給中國的各行各業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人人熟悉的必首當以小米論。“為發燒而生”、“饑餓營銷”的小米,一方面在用戶體驗上下足功夫,與“發燒友”一起,不斷改進系統以求更加適合國人的使用習慣。另一方面,則利用“饑餓營銷”來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向互聯網化零售企業轉型蘇寧電器,結合線下20年來建設所累積的1600多家門店,近百個配送中心和5000多個售后服務網點,整合上游供應資源,利用互聯網思維提出了云商概念——“電商+店商+零售服務商”,劍指多平臺整合,給電商界帶來巨大的威脅。
360則為用戶提供高品質、操作簡單且免費安全服務,靠平臺化覆蓋用戶工具和增值服務獲利;還有注重細節,根據用戶需求在短期內不斷開發出新功能的微信。
這樣利用互聯網思維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它們無一不向人們證明著互聯網思維對現今企業乃至整個商業生態的影響。只要能正確地運用互聯網思維就能獲取巨大的成功,已成為了大多數企業的至高信條,互聯網思維一時間風靡了各個領域,開啟了中國企業的一股互聯網淘金熱。
創業者搞起微創意,從用戶需求的小處著眼,有側重點有選擇地發展創新,逐漸在用戶群中放大影響,繼而獲得融資以求更大的發展。而老牌企業也紛紛在轉型,躋身電商領域試水B2B、B2C,并開始注重用戶體驗,提高產品的更新速度和服務質量以求跟上互聯網時代用戶多變的需求。看起來只要擁有互聯網思維,仿佛就能一夜成名,脫胎換骨。
然而,其實互聯網思維跟蒸汽機、電力、電話和汽車一樣,只是改變世界的一種工具,只有正確地利用它才能從中獲益。
泛濫的互聯網思維
隨著中國互聯網行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披著“互聯網思維”外衣的公司如雨后春筍一般不斷涌現,水平難免參差不齊。
隨大流、模仿甚至照抄創意的行為屢見不鮮,讓互聯網行業瞬間烏煙瘴氣,偽互聯網思維泛濫。價格之戰,廣告轟炸,行業競爭導致許多公司都只是曇花一現,比如前兩年紅極一時的團購網站,最多時中國大大小小的團購網站不下百家,日趨飽和的團購市場導致不少團購網站紛紛下線。
還有最近很“火”的各色各樣打車軟件的奮力廝殺、興衰成敗。
既然大家都運用了互聯網思維,為什么還會出現這樣幾家歡喜幾家愁的狀況呢?其根本原因在于有的企業并沒有利用好互聯網思維,其實就是重點放錯了方向。很多公司為了急功近利,在O2O的閉環之中把過多的力氣放在了線上宣傳造勢,而不花大力氣在產品本身的品質上。
一個企業的核心就是產品,有好的產品才會有才會有擁有好的口碑,若產品本身做得不夠好而只是想借互聯網思維的大流“火一把”,制造噱頭,過度宣傳,急功近利,線上營銷與線下體驗脫節很容易會讓消費者群體產生心理落差,最終只能落得個消費者快速流失的悲劇,企業壽命注定長久不了。
偽互聯網思維
2012年7月,一家名叫“黃太吉傳統美食”的微博頻頻制造出奪人眼球的關鍵詞——“外星人大會”、“美女老板娘”、“開豪車送煎餅”等如同一出出精彩的劇目,刺激著廣大微博用戶的好奇心,各方食客慕名而去,一時間黃太吉煎餅門店爆滿。然而,食客們嘗鮮的心理飽足后,失望地發現,煎餅本身并不好吃;還有一大批90后創業者如“賣情趣用品的學霸”馬佳佳和“學渣逆襲成總裁”的余佳文,給自己包裝一個類似“互聯網思維”的概念,做個看起來或者包裝起來小而美的生意或者產品,加大公關宣傳的力度,靠犀利的語言風格獲得大眾關注,到處做講座分享成功經驗、創業故事,卻不注重線下的服務提升,產品商業價值大于用戶價值,僅靠營銷手段和“粉絲經濟”樹立品牌,造成一個線上虎頭線下蛇尾的局面。
可見,想通過互聯網思維搞一錘子買賣基本是行不通的,沒有二次消費無粘性的企業必然撐不長久。他們的失敗充分表明錯誤地利用互聯網思維,太過注重產品的營銷與思維而不回歸產品的本質,前期的成功就只是利用并不完整互聯網思維吹出的泡沫,很快就會破滅。
讓工業4.0加固互聯網思維
全球范圍,經過蒸汽時代、電氣時代,現在信息時代方興未艾,第四次工業革命業已到來,旨在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其技術基礎是物聯網。
也就是說,現在各企業身處一個智能制造的時代,只有先進的技術才是企業的核心本質和核心競爭力,因為有了更加先進的技術才會有更加出色的產品。以優秀的產品為基礎加強用戶體驗,將生產線模塊化、靈活化,以求適應如今多變的功能需求和用戶需求。
近視一下,大家似乎還沒有感受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燃起的智能之火,都還忙著往互聯網思維的風口上擠,雖看起來聲勢浩大,其實虛有其表,原因就是表面工作做得太多。新小企業多重創意重服務,想利用互聯網思維一炮而紅。而制造業則將過多的精力放在躋身電商而忽略了生產線上智能化、自動化的提高。
有一個命題就是互聯網改變不了什么?無論是大企業、小企業,新興企業還是傳統企業,都應緊跟第四次工業革命,在技術上、產品上下足功夫,畢竟好的產品是一個企業堅實的基礎與核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再去做有創意的營銷,并在用戶體驗上積極更新產品,才能讓一個企業在時代的洪流中屹立不倒。
要正確運用互聯網思維,不僅在線上宣傳要做好,也要用心做好線下產品,要讓互聯網思維成為一個企業有力的工具而不要最終讓它成為一個美好但轉瞬即逝的泡沫。在互聯網思維這個詞匯出現之前,所有可稱作偉大的企業或其領導人都是在關注推動世界進步和秩序的責任,并在這種理念指導下以其具體產品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相信今后也是。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