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制造業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德國工業4.0如火如荼,美國工業互聯網不斷升級,中國“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正式發布,制造業作為我國的核心支柱產業,正展開新的一輪轉型升級步伐。“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制造定義為核心工程,智能制造涵蓋了智能產品、智能設計、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智能物流和智能服務等相關領域,智能制造技術的應用對制造企業實現轉型升級,有著現實的意義和迫切的需求。那么,如何迎接中國的智能制造時代?我們準備好了嗎?
10日,由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辦,e-works數字化企業網、制造裝備數字化國家工程中心承辦,武漢·中國光谷制造業信息化技術創新產業聯盟、 光谷光電中小企業產業協會協辦的主題為“全球制造業的智慧轉型道”的“2015智能制造國際論壇”在光谷召開。來自各相關部門的領導、全國各地的信息化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制造企業代表以及國內外主流信息化廠商代表共計800余人出席了本次論壇。
首屆智能制造國際論壇設有“智能制造的機遇與挑戰”及“智能制造技術發展趨勢展望”兩個主題峰會,同時,在主題峰會后還設立了兩個主題分別為“智能裝備與智能工廠”、“智能制造工業軟件應用”的分會場。內容涵蓋了“中國制造2025”、“智能制造”和“互聯網+”等國家政策解讀,國內外智能制造相關技術的研究、應用與發展趨勢分析,智能制造對中國工業轉型發展帶來的契機和挑戰,3D打印、智能裝備、MES、智能工廠、工業物聯網、智能物流等智能制造相關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講解,智能制造相關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與實踐案例分享,智能制造技術在各制造行業中應用切入點、應用模式和價值討論等。
工信部信軟司安筱鵬副司長發表了題為《從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看新一輪產業變革的發展理念和方向》的主題演講。安筱鵬指出,目前層出不窮的新概念如“工業4.0”、“智能制造”、“互聯網+”等,為制造企業指明了方向,也帶來了很多困惑和焦慮。企業開始思考是否需要推進智能制造,以及如何系統、全面、客觀地認識這些理念。同時,安筱鵬指出,要實現兩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數據是靈魂,集成是重點,能力是主線。
本次論壇邀請了多個企業的領導及信息化負責人作為演講嘉賓,長飛光纖光纜副總裁閆長鹍、愛斯達服飾總經理樊友斌、創美工藝董事工廠長金吉光、康尼機電精益辦主任張洪斌、烽火通信信息中心主任孫建超、東風汽車信息部高級經理姚志力等人分享了各自企業在智能制造方面的規劃、應用及實施經驗。另外,多個智能制造領域的供應商代表介紹了各自的解決方案,包括華為、思科、西門子、戴爾、明匠智能、華中數控、海康威視、奮進智能機器、新迪、應創云相、易往信息等。
本次論壇還圍繞“智能制造的機遇與挑戰”、“智能裝備與智能工廠的發展與應用”、“如何建立實時智能工廠?”等三個制造企業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為主題,設立了圓桌討論環節,由與會專家及學者現場討論,答疑解惑。本次會議設立了展臺區,區內展示了多個智能制造主流廠商的解決方案。展臺區構建了廠商與企業直接交流的平臺,受到了企業的歡迎。
e-works總編黃培博士表示,中國制造業在向智能制造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在研發、管理、制造、供應鏈和服務等各個價值鏈環節推進信息化和智能技術的深化應用,逐步構建數字化的智能工廠。本屆“2015智能制造國際論壇”幫助我國廣大制造企業學習和交流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的相關理念、技術、應用和發展,加強國際技術交流,討論和分享制造企業信息化和智能制造方面的技術、方案和成功案例,對推動中國制造業向智能制造的發展作用重大。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