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交通運輸部、江蘇省人民政府指導,江蘇省交通運輸廳、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第14屆亞太智能交通論壇在南京召開。亞太智能交通論壇是亞太地區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智能交通盛事,是世界智能交通領域的重要交流活動之一。在論壇期間,由清華大學牽頭的863主題項目“智能車路協同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組成功組織舉辦了車路協同典型應用系統現場演示。
智能車路協同系統代表當今世界智能交通系統的最新發展方向。它采用無線通信和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全方位實現人、車、路之間動態實時信息交互,在全時空動態交通信息采集與融合的基礎上開展車輛主動安全控制、道路交通協同管理和行人安全輔助,充分實現人車路的有效協同,可有效提高交通系統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并保證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在系統演示過程中,10輛試驗車在展示現場循環演示,向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相關企業和媒體重點展示了車路協同環境下信號燈控路口車速引導控制、車車協同環境下車輛跟馳危險辨識、預警和輔助駕駛以及車車協同環境下車輛換道危險辨識、預警和輔助駕駛等十余個智能車路協同系統典型應用場景。
我國在2011年863計劃中首次設立了車路協同主題項目。項目團隊經過三年的聯合攻關和集中開發,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車路協同技術框架體系、系統與應用。與會人士對項目組所展示的車路協同關鍵技術及其典型應用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認為其開啟了我國在智能車路協同系統方向上的創新與實踐;成果總體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車路協同的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清華大學智能車路協同技術學術帶頭人張毅教授、國家863主題項目首席專家姚丹亞教授向與會人員介紹,清華大學智能交通研究團隊將與參與項目的團隊成員單位共同努力,并聯合其他合作單位,繼續致力于以車路協同技術為核心的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并密切結合國家交通運輸行業的整體發展需要,在更大范圍的實際道路環境下開展基于車路協同的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統技術研究;構建包括智能車輛、智能路側設備、智能移動終端和中心管理系統在內的“人車路協同的智能交通系統”研究、開發和試驗測試基地,進而開展車載自組織網絡、車輛自主安全控制、基于全時空交通信息的交通協同控制和誘導以及行人出行安全輔助等關鍵技術研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統產品;同時通過典型示范應用,帶動交通相關產業發展,推動社會經濟進步,構建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適、更綠色的交通出行美好圖景。
下午,項目組舉辦新聞發布會。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張毅教授詳細介紹了該項目的設立過程和主要內容、聯合研究的進展情況以及項目組已取得的關鍵成果;清華大學汽車系李克強教授介紹了項目組在基于車車/車路協同環境下的主動安全控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濟大學交通學院楊曉光教授介紹了項目組在基于車路協同環境下的交通協調管理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東南大學交通學院冉斌教授通過對比中美兩國發展車路協同技術的不同途徑,詮釋了中國發展智能車路協同技術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新聞發布會中,以上教授還回答了媒體的有關問題。
國內外眾多與會專家學者參觀了演示系統,并乘車體驗了相關功能。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