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702所背景介紹
702所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船舶試驗研究基地,主要進行試驗仿真和物理試驗,物理試驗分模型試驗和實參試驗兩種。目前我們主要的基礎設施有兩個國防重點實驗室,一個水動力學方面,一個噪聲方面,規模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另外702所擁有26座流體、結構、振動噪聲等專業實驗室,以及一個中國船舶工業艦船總體性能試驗檢測中心,大家從電視上看到蛟龍號總體設計就是出之702所。
圖1 702所基礎設施列舉
二 702所發展歷程
信息化發展之路,2000年以前702所和大部分軍工企業信息中心類似,就是機房管理和管理軟件的實施與維護,2000年以后,我們開始將商用軟件進行二次開發,做成定制軟件,使得通用軟件變成專用軟件,這個工作非常重要的。之后開始我們做自己的平臺,通過學習,開發平臺,形成自己的產品,并在產品上做定制開發。
圖2 信息化發展歷程
我的體會是學習國外先進的東西做二次開發。起初我們做了很多二次開發,包括CAD、CAE,PDM,可以說我對國內現在國內看到的商用軟件非常了解。702所把所有的軟件買了,但到目前為止用的并不多,所以要用自己的平臺,把別人的東西放在后臺,逐步替代,是必由之路。
我們做得螺旋槳快速設計非常漂亮,見下圖。我們在CAE上做了很多東西,這些軟件功能非常好,請大家看CAE案例:東洋制罐。這都流程化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怎么做下去,每一步都是交互方式,可視化的。現在管理軟件為什么要做自主研發?因為商業軟件解決不了的專業問題;國外軟件因技術封鎖無法引進;已經基于商業軟件積累了大量的二次開發成果,因為商業軟件的更新換代而被迫放棄。所以才要進行大量的二次開發,逐步地替代。
圖3 CAD案例-螺旋槳快速設計
圖4 CAE案例-東洋制罐
現在仿真的自主研發,我們所已經做了兩類軟件,第一前后處理,第二求解器。我們做了前處理和很多的求解器自己用,別人不會用,過了一段時間自己也不用了,前處理非常糟糕;求解器做得非常好,輸入文件后通過求解器進行求解處理,產生輸出文件,我們稱之為后處理。我們自己做的前處理有些地方不是很成熟,所謂的前處理第一步就是幾何,第二步網格,第三步材料,第四步把材料加到文件上。
數據管理類,我們自主研發的軟件一類是試驗數據管理,還有一類科研過程管理。現在我們所里已經完成試驗數據管理軟件,我們所有大量的模型試驗和實場試驗,我們做了自己研發的試驗數據管理軟件。現在我們所有很多的PDM,這些PDM產品很難用,現在我們開始做科研過程管理,科研管理就是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我們今天做什么?第二件事我們怎么做?第三件事做到什么叫好?做什么就是任務的分解,就是一級分解、兩級分解、三級分解,把輸入輸出流程關系建立出來,上下流關系建立出來。第一步做什么就是任務分解。第二步就是任務分解,一個是項目的過程的任務分解,第二個省錢,第二如何做?實際上就是建立模板,第三做到怎么叫好?結果做到符合質量的要求。
總體的思路第一個我們的所有的東西要變成很好用的工具,我們怎樣把試驗方法變成很好的工具?怎樣把買的通用工具變成小的工具?如我們想把一個東西變成一個組件,在界面上形成需要的輸入文件,只要它的幾何、網格、材料夠了,然后生成所需要文件,遠程調用,上網把文件中的數據提出來。很多人只知道在服務器可以調用它,而我們把很多方法套用軟件變成一個個工具,有了工具后我們做一件事情變成了把一個個工具連在一起,形成了計算模板,計算模板不斷變,到后面積累了很多工具組建,積累了很多計算模板,這種隨著變化的需求而變化很方便。
第二個思路是數據問題,研發過程中有三類數據,分別是PDM,SDM,TDM。PDM管過程和數據文檔,我們做仿真的時候,從PDM中輸入就可以,文檔要求數據輸入到SDM中來,我們可以將做好的仿真結果傳回PDM上,然后把有關的數據和任務下載進PDM中,之后把結果提交到PDM數據中。SDM和PDM是什么關系?我們所一直做這件事情,仿真可以指導試驗。先把仿真算一算,邊界條件夠不夠?仿真的地方把哪些東西放在哪一個地方,很多試驗不可能很多地方測點,通過仿真可以做到。試驗攪合仿真,試驗的結果怎么攪合仿真的結果?比如說模型的攪合,通過試驗的結果返航分析,發現模型是否有出入,剛度或者等效有沒有不對的地方?攪合以后算出來對了。
圖5 總體集成
仿真總體上怎么做到?低層是數據,上面是業務和管理,中間層很重要,開始是微觀設計,做宏觀設計用到仿真和優化,總體框架定下來,之后每個分系統具體做。第一步設計,設計完了評估,評估完了仿真計算,計算以后優化,將試驗和仿真進行對比。
總結信息化發展之路,第一件事情是采購商用軟件,變成我們的專用軟件。這一步非常重要,因為商用軟件使用門檻比較高,通過提煉總結出自己的框架,在這個框架上再定制我們自己的產品。我們現在已經建立了四個框架,第一個是前后處理框架,把我們自己的好方法變成好軟件,第二工具節省框架,包括做組建和節省模板兩方,第三個數據管理框架,因為我們的過程都是數據流,都是有結構,我們非常方便把結構變成數據庫系統,第四個是最頂層流程管理框架,怎么樣進行任務的分解?做到分解完了的結果可見,執行任務的結果可見。
圖6 信息化發展歷程總結
三 取得的成果
從產品積累的角度上,我們形成了三個主要產品:iDesigner集成設計系統,TDM試驗數據管理,RDM協同研發管理。在這個基礎上又形成小產品,我們所慢慢的越來越好做,我們在上海做了803、804、535、539的工作。我給船級社做十幾年,一個單位做十幾年變成他們的一部分才是硬道理。
我們做到核心部分衍生的東西,第一個是流程管理框架,用于管理研發全過程的協同流程,從大的階段到具體的活動,解決項目管理精細、狀態反饋不及時、協同效率低等問題。
圖7 流程管理框架
第二個工具集成框架,用于對各類CAD/CAE/自研工程軟件的集成和二次開發,解決模型參數化、過程自動化、以及工具之間數據傳遞的問題。第三個前后處理框架,用于對自研軟件的集成和商品化包裝,解決自研軟件數據可視化、操作簡單化的問題。第四個就是數據管理框架,用于設計、仿真、試驗、知識等工程數據的管理和應用,解決數據的集中管理和多系統的數據整合的問題。
圖8 數字化試驗解決方案
接下來介紹TDM的解決方案是怎么樣的?TDM在實驗室中做哪些事情?第一個是過程的管理,過程的管理分兩類,一類就是任務的分解,還有一類就是節省;第二個是過程數據管理,非常重要,主要是怎么樣建數據庫的問題?數據庫變化了,動態建數據庫,我們做了動態建庫的功能,老的數據庫可以非常方便地加入到新的數據庫中,一個實時,一個是數據怎么進去?包括過程設備的管理,因為做試驗肯定要很多設備,所以我們有設備管理中心,做哪一類事情用到哪些設備關聯自己?第三個,也是我們正在做的是試驗的知識管理,知識是來來回回的過程,按照規范放進去,下次用的時候拿出來再編輯,編輯完了再放進去。總結起來就是三個管理:一個過程管理、數據管理、過程知識管理。
我們做移動TDM,和航天做的,因為他們靶場上有移動,采集和控制,數據分析處理模塊做得非常好,所以我們是開放式的東西,非常重要,讓大家看得見摸得著,讓實驗室的人喜歡,所以實驗解決方案。實驗解決方案主要是流程。怎么審核的,任務怎么分解的?等等,在這個地方非常詳細。
解決方案積累的特色有:支持標準總線接口,包括1553B、PXI、PCI、VXI、RS232、RS485、IEEE488、IEEE1394、OPC、CAN等總線;支持著名廠商設備驅動接口,包括NI、SIEMENS、HORIBA、LMS、鴻格等廠商;支持非標自研驅動接口的定制,包括DCS、PLC等控制系統;ODS(Open Data Service)規范:數據模型及存儲符合ASAM ODS規范標準,支持試驗數據格式統一,且基于ASAM-ODS數據模型提供標準接口;服務器上分解工作,PAD上執行工作,服務器上匯總統計工作。
圖9 多學科仿真解決方案
多學科仿真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包括硬件與支撐平臺。支撐平臺第一是任務分解,第二是每個任務怎么做?怎么做機上模板,機上模板怎么創建?數據知識怎么管?比如從PDM上下載了一個任務,第一件事情進行分解,分解了以后什么事情誰做?每件事用到模板,把模板拓展起來。任務的分解,還有這個任務怎么做?就是流程模板,主要是輸入輸出,非常靈活,每個地方都是一樣的。第一任務分解非常具體,知識庫里是否有任務分解的過程,有拖上來,有模板知識庫,怎么想辦法和工作流以及業務流緊密結合?不能把管理的要求和業務流程分離,不能從PDM上下載一個任務到商業系統做,做完了以后再上去很麻煩。我們所有的PDM系統和SBM仿真、事業TDM完全融合在一起,設置質量控制點。我們也建立很多庫,如產品信息庫、項目信息庫、流程圖等,用起來很方便。
大家關心宏觀計劃就可以了,覺得某一個計劃有問題馬上到專業系統查看,從宏觀到微觀非常方便。仿真中模板庫非常重要,水平比較高的人專門做模板傳上去,讓設計人員非常方便地下載模板,用模板。所以解決方案的第一個特點就是我們做很多組建,做很多機上模板,第二個輕量化服務,第三個是數據分析可視化。
四 對工程信息化的建議
最后對工程信息化提一些建議,第一點工程信息化最重要的是積累,積累完了共享,這樣才能提高效率。實際上每個單位的積累都是非常少的,其實積累可以創新,可以積累數據、模型和方法。我們把方法變成很好用的工具,把通用的軟件也變成很好用的工具,把它變成一個個模板積累出來,讓大家共享,做到自動化。
圖10 仿真建設的四個階段
每個單位的仿真建設應該經歷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買工具,第二個階段就是怎么樣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在工具中做定制,變成專用軟件,因為現在一個軟件解決不了所有問題,如CAD、CFD軟件,幾個軟件加上優化軟件一起,把數據打通,第三個階段把手工流程變成固化流程,固化流程再變成自動化的流程,自動化的流程再加入專家的經驗,反復使用變成可靠的流程。可靠的流程就是所謂的規程,有了規程什么事好辦了。
我的理解虛擬水池怎么做?第一個來自仿真,就是計算,但比仿真高,就要做出規程。這個源于仿真,高于仿真,既然是水池,應該像物理水池一樣做分析,物理水池怎么做試驗?試驗前有試驗準備,試驗后就是分析報告。虛擬水池也是一樣,第一步做準備,怎么樣做分析報告,怎么樣分析?按照試驗規程做試驗求解。第二步像物理試驗做心理試驗。第三步全過程要可視化,現在可視化在我們所里看的很重,把仿真結果實時出來,但是很難,仿真沒有辦法實施,我們現在正在做虛擬水池這件事。
圖11 試驗建設的四個階段
試驗第一個階段每個單位都會做物理試驗,交給別人報告,報告是數據文件,第二個階段把數據文件保存出來,就是數據庫,一部分做到了,還有一部分單位沒有做到,第三個階段就是TDM,把實驗過程和實驗過程的數據拿出來,最后一步數字化試驗平臺,這個很不容易做到,需要有了很多數據積累了再進行數據挖掘分析。
本文根據中船重工702所CIO冷文浩先生在2015年中國制造業仿真技術應用研討會上演講內容整理而成,未經本人確認。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