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手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在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滑了10%,但銷售額卻增長17%,第三季度,同樣在終端和高端智能機的銷量實現增長,而低端機(低于250美元)同比下降9%,這種需求變化導致中國市場智能機的平均售價同比增長23%,達到288美元。
2015年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增幅十年來首次下滑到個位數,但是智能手機行業看起來仍然繁華熱鬧。據了解,2015年,僅互聯網企業就有樂視和60跨界推出手機,甚至包括傳統軟飲巨頭百事可樂也首次涉足手機,最為活躍的則是傳統家電巨頭的集體爆發,包括格力、海爾、海信,長虹等紛紛發力推出自有智能手機品牌。
隨著萬物互聯概念從概念走向深入、AR/VR市場開始爆發,差異化創新將更多的依賴傳感器和芯片等底層元器件、依賴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更高難度技術,因此2016極可能將是手機產品深層變革的開始。
一面是智能手機出貨量出現十年來增幅新低,一面是各路企業紛紛涉足跨界。整個2015年,在行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今年,有兩件事人們已不再覺得驚奇了,一是又有人賣房炒股去了,二是又有人要做手機了。在如瘋魔般地推出智能手機現象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推動市場的前進?
2015年4月14日,視頻巨頭樂視在北京舉行新品發布會,一舉推出了樂視超級手機1、樂視超級手機1Pro、樂視超級手機Max三款旗艦手機。樂視還提出了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樂視生態,賦予了樂視超級手機新的意義,而5年會員可免費拿手機的獨特思路,讓樂視超級手機獲得巨大的曝光量,并單月實現100萬臺銷量的成績。用賈躍亭的話說樂視超級手機2016年目標銷量定為1500萬臺,成為跨界手機中為數不多獲得不錯成績的互聯網企業。
無獨有偶,擅長營銷的360董事長周鴻祎,自2015年6月開始籌劃與酷派聯合推出的手機新品牌“奇酷”,2015年8月26日奇酷科技發布奇酷手機青春版、奇酷手機旗艦版、奇酷手機尊享版三款手機,價格也從1199元跨越到3599元。從年初的品牌懸疑到后來奇酷品牌控制權大戰,上演一出驚險的好戲。
從樂視到360這些互聯網代表企業跨界手機并非頭一次,然而擅長營銷的兩家公司繼小米之后借智能手機又講了一個好故事。其實,互聯網企業集體殺向手機行業,其目的是通過布局終端,向用戶提供與智能手機綁定在一起的移動互聯網服務。這種搶入口、講故事的跨界手機思路,讓互聯網企業推出的智能手機普遍采取碾壓式的價格戰,并皆以構建生態作為定位,雖然中國手機市場賺用戶軟件的錢的時代尚未到來,卻并不能阻礙這些互聯網巨頭們對智能手機的偏愛。
百事可樂跨界做手機可以說是2015年智能手機界的大事件。隨著傳聞日起,百事可樂中國正式回應傳聞,稱百事可樂沒有計劃進入移動手機制造行業,百事手機僅是品牌授權,特許合作伙伴深圳玩瘋科技有限公司全權負責,此項工作僅限于在中國市場。
隨后,百事手機在京東眾籌上線眾籌項目,百事手機P1需要在12月3日前籌到300萬元才能成功,但最終該項目失敗,僅籌集到了130多萬元。近期,百事P1手機發布,其搭載一塊5.5英寸1080P級別屏幕,前面板采用2.5D弧面玻璃,鋁合金一體式機身設計,提供藍、金、銀三色可選。相比互聯網企業跨界手機意在搶入口,品牌授權模式的百事手機目的就單純許多——賺錢。
2015年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在手機圈掀起多次爭議,從和雷軍豪賭,再到做手機,以及任性將手機開機畫面默認為自己,每項動作都做足了話題。雖有消息稱部分格力經銷商不買賬,卻并未阻礙董明珠力推格力手機的步伐。2015年6月1日,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在召開的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正式宣布格力手機開賣,售價為1699元。
與此同時,包括格力、海爾、海信,長虹等家電企業也紛紛跨界推出自有品牌手機,掀起家電企業集體殺向手機的高潮。雖然由于董明珠強勢作風讓格力手機備受爭議,但在這背后則是家電企業爭奪“智能家居”入口控制權。
作為承擔鏈接和控制智能家電產品的載體,智能手機無疑會成為未來智能家居入口,成為連接各個家電設備并搜集數據的平臺,幫助用戶時刻關注家電設備的運行狀態,最終達到遠程可視化控制目的,未來還可進入大數據服務領域。如小米和美的的合作,曾為小米和美的帶來很高的品牌溢價。隨著愈演愈烈智能手機廠商對上游路口的把控,家電企業自然不愿坐視自己被革命,先下手為強推出自有品牌手機,構建護城河似乎已是家電業內共識。
其實,隨著智能手機成為人與移動互聯網連接器,它的意義已經由單純的商品,轉而成為一種企業爭奪的資源。而且,中國幾十年來制造業積累的智能手機全產業鏈,拉低了智能手機入局門檻。在智能手機利潤百分之九十被蘋果、三星壟斷的現狀下,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呈現了狂熱的跨界狂潮,在即將到來的2016年,圈地思維的興起,勢必將讓智能手機的跨界之爭將更加劇烈。
新入局者的加入,對行業帶來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除了網絡化的全新營銷方式和成本控制、粉絲群體的運營等讓人眼前一亮外,最明顯的變化是手機價格的大幅拉低。當然,行業的喧囂之下不可忽視的是存在的問題。
從長遠看,市場將逐漸趨于飽和。隨著市場競爭的逐漸激烈,大浪淘沙將是不可避免的。互聯網+和物聯網浪潮已經席卷了手機制造業,硬件的優勢將逐漸縮小,未來智能機市場的利潤或被稀釋,缺乏特色的廠商將會出局。更不可忽視的是底層核心技術的缺失,目前國內智能手機核心元器件仍主要依靠進口,操作系統則多是基于安卓的二次開發,多數主打低端市場,整體議價相對有限,利潤率較三星、蘋果等還有較大差距。
在中國市場智能手機高速發展數年后,從2015年開始,手機市場正在進入結構性變革期:在收割最后一波非智能機人口紅利時,主力購機人群已經集中進入換機潮,受手機時尚產品特性的影響,價格不再是購機考慮的最重要因素。
這是來自消費端的反推力。事實上,2016年,包括互聯網手機品牌在內,如何在中、高端推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是所有品牌必須要面對的命題。這種競爭力,除了品牌和設計之外,差異化創新是產品穩踞高端的必要條件,這種差異化創新將包括但肯定不僅停留在HIFI、拍照等簡單功能層面。
可以預見,在即將到來的2016年,低端市場或將迎來一次洗牌,而中高端市場則會迎來一個百花齊放的市場局面,手機也會從之前的拼價格、拼參數的同質化局面,逐漸走向一個差異化的市場。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