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在華潤電力華南大區副總經理劉求陽,廣東院董事長(執行董事)、黨委書記羅必雄的共同見證下,廣東院與華潤電力(海豐)公司、中英(廣東)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產業促進與學術交流中心在穗簽署了華潤海豐電廠碳捕集測試平臺項目技術服務合同。廣東院總工程師裴愛國、華潤電力(海豐)公司總經理王峰、中英(廣東)CCUS中心秘書長梁希分別代表三方在合同上簽字。
該合同的簽訂,標志著亞洲首個燃煤電廠多線程國際碳捕集測試平臺建設正式進入實施階段,也標志著廣東院在電力行業溫室氣體減排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亞洲首個燃煤電廠
多線程國際碳捕集測試平臺
該平臺依托華潤海豐電廠1號機組建設,由煙氣預處理系統、胺吸收法和膜分離法碳捕集系統、壓縮提純系統,以及配套的電氣、熱控等輔助系統組成,建成后將成為亞洲首個燃煤電廠多線程國際碳捕集測試平臺,以及華南地區首個燃煤電廠碳捕集和利用示范項目。
每年可捕集CO2約20000噸,經提純后可滿足食品加工和工業化利用需要,并將用于國內首個CO2離岸封存的安全和泄漏監測研究項目。
可實現多種胺溶液的靈活替換使用,為多種碳捕集技術供應商提供公平測試其產品性能的技術服務。
廣東院將以建設“科研品牌工程、綠色標桿工程、陽光平臺工程”為目標,為電廠煙氣碳捕集技術的規模化應用提供有效實踐,為“碳減排”工作貢獻力量。
世界領先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
由CO2等溫室氣體造成的全球變暖現象,正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嚴峻問題。而開展燃煤電廠CO2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研究,則是電力行業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為國內領先的清潔、高效、綠色、智慧能源建設者,廣東院一直致力于碳捕集封存與利用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工作,成立了低碳技術與產業研究中心,并與國內外著名的能源研究機構開展廣泛深入合作,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實現了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的重要突破。
低碳技術合作研究
▲2013年9月,在時任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和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部長Gregory Baker的見證下,羅必雄代表廣東院與清潔化石能源公司、英國CCS研究中心、蘇格蘭CCS中心在倫敦蘭卡斯特宮簽署了中英脫碳合作備忘。
▲2013年12月,廣東院與各備忘簽署方共同發起成立了國際性學術與產業聯盟——中英(廣東)CCUS中心,致力于推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及其它近零排放技術發展,促進中國低碳產業發展。
▲2015年6月,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氣候變化問題特別聯合會議上,廣東省碳捕集、利用與海上封存項目被列入國家發改委和美國能源部的氣候變化工作組框架,并簽署中美合作備忘錄。
▲2017年6月,在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英國國際貿易部國務大臣漢斯的見證下,廣州開發區、黃埔區與廣東院、英國新思路能源公司、CO2DeepStore、中英(廣東)CCUS中心在英國倫敦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在中新廣州知識城投資設立“中英能源與氣候變化創新和融資平臺”。
碳捕集技術攻關實踐
◆2013年,廣東院組建碳捕集技術攻關科研團隊,以廣東院資深專家、青年博士和博士后為骨干力量,先后開展了《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試驗示范項目前期研究》、《已建燃煤電廠碳捕集改造分析研究》、《火電廠二氧化碳捕集及利用技術研發》等課題研究,為后繼開展大規模碳捕集應用奠定扎實基礎。
◆2015年3月,廣東院與英國愛丁堡大學合作完成的中國首個大型電廠項目碳捕集預留報告——《海豐電廠碳捕集預留研究報告》通過了專家評審。
◆2016年12月,廣東院與中英(廣東)CCUS中心聯合編制的《華潤海豐電廠碳捕集測試平臺可行性研究報告》在第三屆廣東國際CCUS專家研討會上通過了廣東省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處組織的審查。
目前,廣東院正與國華清遠、惠州等多家發電企業就碳捕集及利用開展研究合作。
科普:電廠煙氣CO2捕集技術
根據CO2分離回收方法的不同,電廠煙氣CO2捕集技術可分為富氧燃燒技術、燃燒前捕集技術和燃燒后捕集技術。
其中,燃燒后捕集技術是指對燃料燃燒后產生煙氣中的CO2進行分離回收。該技術的優點是對現有電廠系統改造較小,只須在現有煙氣處理系統后增加CO2捕集裝置即可,因此是當前最具市場化潛力的捕集技術。
▲燃燒后捕集技術示意圖
▲所捕集到的CO2,通過壓縮提純后可得到廣泛利用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