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哈爾濱多家參展企業攜工業機器人、智慧工廠系統、特種機器人等六大類100余款 產品參展,展區面積和產品種類均為大會之最,令業內矚目。早在2009年,哈爾濱開辦了第一家機器人餐廳,自此機器人的冰城熱度便被點燃,6年間,小到掃地機器人,大到碼垛機器人,機器人研發的種類不斷突破;機器人教育從研究室走進大中小學校,各類機器人競技活動不斷開展;政府也制定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如今,具備了產業基礎、人才儲備和政府的支持,冰城機器人產業發展將愈加紅火。
冰城機器人產業產業基礎日臻完善 穩步前進中
產業基礎日臻完善
近日,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與瑞士HOCOMAAG公司就康復機器人在中國的生產、銷售、康復領域人才的聯合培養等方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一舉措不僅加快了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康復機器人進軍市場的步伐,也進一步夯實了冰城機器人發展的產業基礎。
據了解,哈工大機器人集團作為哈爾濱市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企業,自2014年12月成立以來一直備受關注。目前集團包括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7個事業部共推出了20余類、100余種產品。其中,噴涂式工業機器人,投入使用后能夠使質量提升40%,效率提升50%,職業風險減少95%;桃花姬自動化生產線一次性完成給料、切割、包裝、碼垛等全部流程,在大大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的同時,還可減少30%的勞動力;智能云質量檢測系統改變了傳統產品質檢模式,將人工智能與質檢自動化結合,提高了檢測效率和性能,可為中國再造數千萬勞動力。
除此之外,工大博實的碼垛機器人在國內同行業領先;行健機器人在自動焊接切割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海鷹公司研發的服務機器人在全國60家大小餐飲企業投入使用……這些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都對哈爾濱機器人產業提供了必要的支撐。
人才儲備形成梯隊
最近幾天,11歲的孫浩文特別高興,因為他剛剛獲得了2015年度第四屆“省圖杯”機器人挑戰賽GBC搭建賽冠軍,他可是在41個代表隊中脫穎而出的,心里別提多開心了。孫浩文的媽媽告訴記者,浩文8歲起就開始在校外學習機器人課程,從最初的拼接、搭建到力學、杠桿知識再到動力機械和編程,孩子對機器人學習越來越感興趣,現在都能自己編程了。
“來我們這里學習的孩子既有學齡前也有學齡后的,機器人課程的學習主要是為了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編程能力以及機械結構創造力,從而培養孩子們對機器人學習的興趣。”孫浩文的輔導老師哈爾濱樂高活動中心郝老師說。
除了社會上的培訓機構,哈爾濱市的一些大中小學也將機器人的相關學習設置在課程中。哈爾濱師范附屬小學三年級學生欒凱西每周最喜歡過的就是星期三,因為這天下午她可以上她最愛的機器人興趣課,聽老師講解專業知識,還能和小伙伴們一起動手制作機器人。“我們這些興趣小組的學生可厲害了,他們還曾經獲得過全國科協舉辦的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創意類二等獎呢。”哈爾濱師范附屬小學信息技術組組長廉成說,作為哈爾濱市機器人進課堂的試點學校,他們十年前就開始將機器人編程課納入了學校的校本課程,所有五年級的學生在第二學期都要學習機器人課程,從而實現對機器人教育的基礎普及。同時,為了培養有興趣的學生深入學習,學校還在每周三的下午開展機器人課外小組培訓,對小組成員進行理論拔高和實際動手能力訓練。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僅是在中小學,一些在哈高校也紛紛設立機器人相關專業,其中黑龍江東方學院就開設了一個機器人應用工程的本科專業,專門培養從事機器人維護、保養、改進的學生。此外,哈市還有哈工大、哈工程等高等院校40余所,在校學生48萬人,每年可在機械電子技術、驅動技術等機器人相關技術領域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
政府引導持續跟進
依托哈南工業新城規劃辟建3平方公里機器人產業園區,建設機器人公共技術研發服務區、項目孵化區、配套產業區等,力爭打造在國內具有一定規模的機器人產業園區,同時為入區企業提供可直接入駐的標準化廠房、辦公場所、配套生活及其他服務設施。截至2015年10月底,哈爾濱機器人產業園區已集聚機器人企業63家,注冊資金突破7億元,預計2015年園區機器人企業銷售收入將突破5億元。
據了解,面對國際機器人主流企業的超前優勢、國內各省市發展機器人產業的迅猛態勢,哈爾濱市也加大了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支持,除了成立哈爾濱機器人產業園區和黑龍江省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搭建集聚平臺外,哈市還制定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到2017年,全市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水平取得跨越式提升,工業機器人整機、零部件及成套裝備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培養打造銷售規模排名全球前十的機器人龍頭企業,培育5家以上在細分市場優勢突出企業;實現100項以上重大技術和產品突破;在哈經開區初步建成集研發創新、生產制造、配套加工、設計服務、檢驗檢測、體驗營銷為一體的機器人產業園……
為此,哈市將不斷完善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對哈市實施機器人產業的財政資金支持;切實保障機器人產業項目的用地、用能和相關生產配套要素資源;利用哈市現有人才政策資源,加快引進服務于機器人產業的創新團隊和高端人才。同時,哈市還將加大技術工人培養力度,發揮本地大專院校的作用,研究開設相關專業課程,豐富人才供給渠道。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