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在今日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化工企業已無法再依靠削減成本和清理資產負債表等傳統手段提升業績,而是需要應用高級分析方法等大數據分析方式進入“工業4.0”。
這是德勤在發布的題為《原料棱鏡:在動蕩而復雜的石化行業中揭示價值》的報告中提出,報告闡釋了化工企業如何從高級分析中受益,并重點講述化工子行業以及不同地區的新態勢,并對高級分析、數字化應用以及顛覆性技術進行了介紹。
研究報告指出,大多數化工企業仍然停留在慣性思維,認為僅靠傳統策略就能做出成績。而事實卻是,他們在過去25年中所采用的策略導致業績持續低迷。為了在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企業必須學會多維度思考,實施積極的戰略性結構改革,并充分關注大趨勢。
德勤中國化工行業主管合伙人觀洋表示,化工行業的市場行情在不斷改變。亞洲和中東將在全球化工生產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另一大趨勢則是,可再生能源的突破性進展將持續推動能源選擇的轉變。企業必須審視自身的經營策略,才能適應市場環境中種種不可預料的變化。
在結合中國國情,談到中國政府對煤化工產業的扶持時,觀陽表示,政府目前對煤化工產業的扶持已經不如以前多,因為煤化工產業在環保方面的壓力比石化行業 還要大,國家也很難在環保方面對煤化工行業網開一面,所以在其他方面可以出鼓勵方案,但在環保方面需要一視同仁,這對于煤化工企業的壓力就比較大。因為煤 炭清洗后用,成本就很大,如果排放方面控制好,成本也會增加一倍,煤化工會產生大量污水,這方面成本也會增加。生產同樣數量的產品,煤產生的二氧化碳比石 化多,過幾年可能也會收碳稅。“所以從政策對于煤化工的利好來講,現在看來確實比較少,但政府也不會扼殺這個行業,因為中國有那么多煤炭,也有企業已經投 了千億規模的錢下去,更重要的是指導它進行更有序、良性地發展。”
觀洋認為:“要在日益動蕩與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前行,全球化工企業必須 考慮轉型。而轉型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如何應對各個方面的變化,包括信息技術、數字化設計與發現、物料系統商業化、生物科技、制造技術以及跨生態 系統協作。”他還提到,強大而全面的多層級數據共享平臺是實現轉型的基礎。在數據庫的支持下,企業不僅能衡量投資、相關成本狀況、原材料價差及運輸成本, 還能監控并了解若干錯綜復雜的多維度變量。
他舉例說道:“受歐洲和亞洲需求疲軟而北美產量增加的推動,近期油價走低并對全球經濟造成影 響。而油價波動的不可預測性又導致全球化工企業面臨更多的不確定因素。通過運用高級分析方法,可幫助企業遇見認識可能出現的新趨勢,以及這些趨勢背后更廣 泛的復雜性和相互依賴性。”
德勤中國戰略與運營總監李佳明表示:“過去二十年間,企業為了簡化流程,對系統的構建初始和維護進行了大量投入。可供深入分析的系統化數據大大增加,使得深度數據分析在今天成為可能。現在的重點正從‘該做什么’轉為‘該知道什么’。”
報告指出,實現企業卓越運營還有賴于“數字化應用”——數據捕捉與管理、分析與數據科學、通過機器學習進行技術與流程優化,以及“物聯網”的發展。最基本的,可通過數字化應用進行廣泛而深入的復雜數據分析。
李佳明補充道:“但數字化應用的功能并不僅限于此。連續的數字線將重新定義化工生產從產品開發到制造的各個方面。隨著企業在整個價值鏈中應用新工具和新技術,數字化已經開始生根發芽。企業紛紛向眾所周知的‘工業4.0’時代邁進,并將運用更多像大數據分析之類的技術來優化產品設計、生產和分銷方式,改善工作流程的制定與執行。”
(審核編輯: 智匯工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