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來自威海三市一區的農機局(站)負責人以及各鎮、各茶葉理事會理事長共60多人,來到海陽所鎮后山于家村愛母茶業茶園現場觀摩茶葉全程機械化生產情況,乳山市茶產業全程機械化生產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不少與會人員在看到新式采茶機和分揀機的高效率后,紛紛表示要在自己所管轄區域內進行推廣。
乳山市現有茶園面積1.69萬畝、茶葉加工企業22家、茶葉專業合作社12家,先后注冊了正華、威茗、大乳山、愛母等30多個茶葉品牌。乳山綠茶作為乳山三寶之一,以其香氣高、滋味濃、耐沖泡、湯色嫩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隨著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消費者對茶葉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傳統手工采摘、加工茶葉存在生產效率低、批次質量不穩定、茶葉易被污染等問題,直接影響到茶葉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在茶葉采摘、加工、包裝各環節推廣全程機械化生產勢在必行。
2007年開始,乳山市農機局開始研究探索茶葉機械化加工技術。2014年始,市農機局致力于突破茶葉機采、機選技術瓶頸,先后兩年爭取承擔山東省農機化創新示范工程項目,結合農機購機補貼政策的實施,大力發展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通過研究推廣茶葉生產機械化技術和采用先進生產工藝,有力地推動了全市茶產業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2016年,市農機局通過山東省農機化創新示范工程項目和全省基層農機推廣補助項目,在全市8個重點產茶鎮中,遴選茶葉種植面積100畝以上、能起到帶動示范作用的茶葉專業合作社(茶場),推廣采茶機、鮮葉分級機等現代化機械設備,結束了我市茶葉采摘完全依靠人工完成的歷史。項目的實施,不僅大大節約采茶人工,還能使夏秋茶避免因人工不足、采摘勞累造成的鮮茶損失,提高鮮茶產量30%左右。同時,市農機局還及時總結經驗,制定了《乳山市茶葉機采機制技術規范》和《乳山市茶葉機采機制標準化技術手冊》,為我市茶葉機械化采集、分選、加工的進一步普及提供了有效的技術理論依據。
截至目前,乳山市茶園田間管理機械保有量達到600多臺(套),茶葉機械加工設備200余臺(套),綠茶、紅茶基本能全部實現機械化加工生產。機械化生產不僅大大節約了人工成本,而且提高了茶葉加工的科技含量,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有效促進了乳山市茶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方向上檔升級,對打造“緯度極北、品質最優”的乳山綠茶基地,打響乳山茶有機生態、純正自然的金子招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