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中國消費互聯網的兩大巨頭阿里巴巴和京東創造了新的交易記錄。和消費互聯網對應的工業互聯網如今也迎來了起飛的機會,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為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提供實現路徑。工業互聯網是張什么“網”?又是如何將“制造”和“互聯網”深度融合的?
“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Internet)——開放、全球化的網絡,將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屬于泛互聯網的目錄分類。被認為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級計算、分析、傳感技術及互聯網的高度融合。工業互聯網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級計算、分析、感應技術以及互聯網連接融合的結果。它通過智能機器間的連接并最終將人機連接,結合軟件和大數據分析,重構全球工業、激發生產力,讓世界更美好、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潔且更經濟。
工業互聯網的實質是什么。
首先是全面互聯,在全面互聯的基礎上,通過數據流動和分析,形成智能化變革,形成新的模式和新的業態。互聯是基礎,工業互聯網是工業系統的各種元素互聯起來,無論是機器、人還是系統。
互聯解決了通信的基本,更重要的是數據端到端的流動,跨系統的流動,在數據流動技術上充分分析、建模。伯特認為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是在互聯的基礎上,通過數據流動和分析,形成新的模式和新的業態。
這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理,比現在的互聯網更強調數據,更強調充分的連接,更強調數據的流動和集成以及分析和建模,這和互聯網是有所不同的。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要有數據的流動和分析。
工業互聯網生態系統的持續拓展基于Predix以及Predix.io兩大基礎。其中Predix是GE面向工業互聯網的操作系統,而Predix.io支持第三方軟件工程師在Predix上構建、部署并擴展工業互聯網應用,并為此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開發環境。
到2025年,實現覆蓋各地區、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基本建成,標識解析體系不斷健全并規模推廣,形成若干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到2035年,我國工業互聯網重點領域實現國際領先;到本世紀中葉,工業互聯網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前列……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介紹,我國將分2025年、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三步走”,構建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
而早在200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即率先提出了“云制造”的概念,真實反映了“工業互聯網”的互聯網特性。李伯虎認為,在云制造應用模式下,企業在制造過程中的協作配套關系是“因需要而隨時協作”,通過互聯網找到適合當前任務的配套企業,任務完成配套關系隨時解除。云制造模式是智能制造和協同制造模式的升級,目前已在部分企業內部工業互聯網上試運行。
正如互聯網可以便捷人們的生活一樣,互聯網也可以為工業企業提供供需對接、信息共享以及產業鏈配套服務。以更公開透明的方式為企業尋求到適合的供應商,提供包括創意、設計、制造、投資等全產業鏈的服務。
目前,全球工業互聯網的多元化競爭格局正在形成,德美在強強聯合領跑,中日印法等國積極推進和追趕。工信部信軟司副司長安筱鵬在現場提出,中國消費互聯網優勢能否自然遷移到工業互聯網,從而培育出中國本土的世界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這個問題將持續地考問中國消費者和中國企業家是否愿意擁抱這種變化。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