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農副食品加工業有了較快的發展,出現了可喜變化,目前已成為具有較強發展潛力的產業。農副食品加工業是指直接以農、林、牧、漁業產品為原料進行的谷物磨制、飼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類加工、水產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堅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動,是廣義農產品加工業的一種類型。
農副產品機械主要服存于廣大鄉村和中小城鎮,因此產品必須實行大中小型相結合,在最近幾年里以中小型為主,以適應當前農村的實際情況,但由于小型設備技術水平低,勞動生產率低,能耗高,加工出產品質量差,已不能滿是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隨著鄉鎮企業的興起,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的形成,小型設備以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勢,更不適應今后發展的需要,必然要逐漸被淘汰。
今后要發展免淘米、珠光潔米、雜糧精加工技術與裝備,稻米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加工設備。米糠、米胚、碎米、稻殼的利用與開發都具有廣闊的前景,這方面的加工機械尚處于空白,應加速開發,創造更多的效益。
發展從專用小麥種植到加工的產業化經營,對出粉率低、能耗高的小型面粉廠適當控制發展,避免盲目引進國外加工設備。要在提高總出粉率、好粉出粉率的同時,大力發展多種專用面粉,開發冷凍面團、營養強化面粉及特殊人群適用的專用面粉等,推進面制主食品的工業化。
我國的玉米加工技術水平較低,僅占產量的20%左右,普遍用作口糧和飼料,深度加工只占產量的9%。今后要加大高油玉米、優質蛋白玉米等新品種的培育與開發力度,開發多樣化的玉米食品和多用途的工業原料;提高現有加工企業的綜合利用水平,開發淀粉、玉米粉、玉米漿、玉米蛋、纖維渣或玉米皮及胚芽等產品。要在玉米淀粉的深度開發利用方面做文章,生產變性淀粉、檸檬酸、淀粉糖等高附加值產品。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年中國農副食品加工專用設備制造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我國農副食品加工專用設備制造行業共有452家規模以上企業;2010年行業實現銷售收入305.06億元,同比增長40.37%;實現工業總產值305.51億元,同比增長33.77%;利潤總額為23.57億元,同比增長38.09%。
據農副食品加工專用設備制造行業研究小組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農副食品加工專用設備制造行業將保持30%左右的速度增長,2015年行業收入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