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農業發展正面臨關鍵的轉型期,植保無人機等自動化、智能化科技產品的應用開始日趨普及。未來,隨著國家各項政策加速落地,行業標準與規劃逐步完善,植保無人機產業有望在市場需求推動下迎來真正爆發。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擁有18億畝基本農田。隨著農業現代化發展進入新時代,為了進一步釋放生產力,推進農業領域全面變革,走出現在的小規模、分散化、粗放式的發展困境,融合最新科技,加快智能化、數字化轉變已經迫在眉睫。
植保無人機何時能真正“飛起來”?
由于耕地面積龐大且現代化發展較為滯后,我國每年光是農藥噴灑作業就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為了解決我國農業面臨的困境,植保無人機應運而生。植保無人機噴灑一畝農田僅需一兩分鐘,不僅提升了植保作業效率,還節省了很多成本,逐漸受到廣大農戶的歡迎。
目前,我國“智慧農業”發展已經拉開帷幕,農業智能化、數字化進程不斷提速,植保作業作為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環節,其仍然是農業科技變革中的主要短板,而植保無人機的廣泛使用顯然有利于進行彌補。
不過,當前國內農業植保作業仍然以人工加手動、電動噴霧機這樣的半機械化裝備為主,其中手動施藥機械和背負式施藥機械占國內植保機械比重較大,另外拖拉機懸掛式植保機械也占有一定比例,而航空植保在整體占比中比例較小。
因此,綜合植保無人機的市場發展潛力以及其巨大的提升空間,這一產業還未真正實現成熟、穩定發展,依然處于發展初期的探索、碰撞階段。因此,落實政策支持、加快標準建設就成為了接下來植保無人機產業的重中之重。
政策與標準加速落地產業前景值得期待
植保無人機行業顯然已經意識到標準化、規劃化的發展更有利于產業的健康成長,從而避免錯誤競爭帶來的傷害,并提升生產效率和市場容量。而且,伴隨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國家對于植保無人機所能帶來的優勢也愈發重視,并加強了政策引導與支撐。
今年以來,民航局先后出臺了《輕小型無人機運行(試行)規定》和《使用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開展通用航空經營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對植保類無人機的經營、管理、飛手培訓和運行要求等做了詳細規定,為植保無人機產業的有序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農業部制定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提出,推廣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固定翼飛機、植保無人機等現代植保機械的應用。
另外,《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中國民用航空局綜合司關于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引導植保無人飛機規范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也正式印發,各試點省市正加快政策落地步伐,以推動植保無人機市場的新一輪增長。
此外,標準建設同樣為政府與業內所重視。據悉,農業部正在制訂《農用遙控飛行器通用技術要求》、《農用遙控飛行噴霧機安全施藥技術規范》等相關標準,下一步將通過制定《農業航空植保發展指南》,重點規范植保無人機噴藥作業行為,落實防范措施。同時,《油動單旋翼植保無人機標準》和《電動多旋翼植保無人機標準》作為農用植保無人機首批團體標準也正式發布。
政策與標準兩大板塊進展迅速,為植保無人機行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更為強勁的驅動力,業內分析機構對此也給予了樂觀看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計,2017年我國植保無人機市場空間將達到35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8.29%。艾瑞咨詢也認為,到2025年,我國農林植保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200億元。
隨著來年各項政策持續貫徹落實,行業標準加快制定、完善,植保無人機行業有望迎來真正的“起飛”,為我國農業新變革與“智慧農業”建設提供堅實動能,推動我國農業發展步入新時代。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