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瓦軸集團兩臺價值4000多萬元的高精度機床同時出現了故障。一連幾天,高級工程師那馥都在進行緊急搶修。“修好了一臺,保證不耽誤工期。”從機床下面的地坑里鉆出來那馥自信地說。在瓦軸,那馥是勞模,也是有著“白領+藍領”身份的復合型人才。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這說到我們心坎上了,只有踐行工匠精神,才能鍛造出精尖產品。作為一名勞模,我還要刻苦學習技術,在崗位上不斷創新,把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傳承下去。”那馥說。
在瓦軸風電軸承生產現場,正在跟蹤變槳軸承新型密封結構試驗驗證的孫曉旭說,如果該結構試驗通過,可全面提升產品的質量檔次,進軍國際市場更有底氣。眼下,他正在參與出口世界知名企業變槳軸承的研發,公司提出的國際化戰略為他這樣的年輕人施展拳腳提供了更大的舞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孫曉旭說:“創新應融入到工作的每個細節中,我們工程技術人員要學會運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術,提高軸承質量,降低生產成本。也正是依靠創新,瓦軸的風電軸承國際市場越來越大,今年又有新的國際知名企業采用瓦軸軸承配套,這個月已經開始小批量供貨了。”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對此,瓦軸集團董事長孟偉深受鼓舞,“這是對我們國企發出了新的動員令,我們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創新驅動,落實創新發展理念,打造創新平臺,搶占國際國內市場,把瓦軸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化軸承集團。”孟偉說。
今年前三季度,瓦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4%,海外收入同比增長10%。與此同時,集團從10月起啟動全員績效考核評價分配制度改革,推動內部研發體系改革;組建并完善檢測試驗技術、工藝研發技術、軸承技術支持三大平臺;成立五大軸承事業部,建立起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推進現代工廠管理體制。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