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機協作模式下,人與機器攜手合作。由人員控制并監控生產,而機器人則負責勞累的體力工作。兩者發揮各自的專長:工業4.0的一個重要原則。
人機協作:工藝技術
在人機協作模式下,機器人是人的助手。這意味著:機器不能代替人,而是補充人的能力并負責勞累的工作。例如頭頂上方的作業或搬抬重物。在生產中給工位供料時也使用可協作的自主型機器人,例如在KUKA自身的生產中。
在未來的工廠中不隔開自動工位和手動工位。人機理想地協同合作——不隔開、無護欄。
配合LBR iiwa的人機協作
KUKA開發了第一款允許用于人機協作的機器人:KUKA LBR iiwa。該款機器人使用智能控制技術、高性能傳感器和最先進的軟件技術——因此可以實現全新的協作型生產技術解決方案。以此使最困難的、至今仍手動完成的工作經濟地實現自動化。
LBR iiwa等人機協作型機器人在KUKA flexFellow等移動式平臺的幫助下變得不受位置和任務的限制。因此它可以在準確的位置上根據生產需求進行使用——例如根據所要求的件數。此外,LBR iiwa還有自發自動化的特點,因此具有最大的靈活性:它可以作為生產負荷高峰和資源瓶頸時的助手提供最佳支持。
應用:在Dingolfing的寶馬工廠中與機器人同事并肩工作
應用人機協作仍是一個新興領域,而KUKA已經在該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將實用的解決方案付諸現實。例如在Dingolfing的寶馬公司中:以前工人必須獨自搬抬和接合前橋變速箱的錐齒輪,現在則與靈敏的LBR iiwa機器人同事一起在最狹窄的空間內攜手合作——完全沒有護欄,并且仍然是在其熟悉的環境中。
人機協作:優點
人機協作給未來工廠中的工業生產和制造帶來了根本性的變革,具有決定性的重要優勢:
● 生產過程中的靈活性最大
● 承接以前無法實現自動化且不符合人體工學的手動工序,減輕員工負擔
● 降低受傷和感染危險,例如使用專用的人機協作型夾持器
● 高質量完成可重復的流程,而無需根據類型或工件進行投資
● 采用內置的傳感系統,提高生產率和設備復雜程度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