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混合云和邊緣計算的增長
鑒于亞太地區45億人口的龐大人口基數,亞太地區(APAC)數據中心的增長潛力無疑是巨大的,因為近一半的人在應用互聯網。根據調查分析機構Structure Research公司調查,亞太地區目前已是全球數據中心市場增長最快的地區,因此預測亞太地區將在2020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數據中心市場。
混合云的興起
人們在2018年可以看到什么類型的部署? OneAsia Network公司執行董事Heng Wai Mun表示,2018年亞太地區可能會廣泛采用混合云。他認為云計算是企業創新的推動因素,并認為起步較晚的企業將會向數字化轉型邁進。
Digital Realty公司亞太地區高級營銷總監Omer Wilson指出,"過去幾年來,企業一直在討論是采用公共云或內部部署數據中心,但2018年將會采用這兩種方式的混合部署。"這種混合方法將為企業提供靈活可擴展的平臺,即使在快速變化和增長的時代,也能更好地支持業務。
"人們將會看到更多的企業采用混合云基礎設施。"Wilson說,隨著企業在使用人工智能、預測分析和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成熟,他們開始意識到內部部署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的好處,但他承認在規模化方面,采用公共云仍然是最可行的選擇。
多云的未來
調研機構公司IDC基礎設施高級研究經理Glen Duncan認為,東南亞的企業傾向于部署混合云:"人們普遍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數據中心環境將是多云的世界。這意味著企業將利用內部部署、第三方、協同定位、私有云、托管云、公共云的服務組合。"
然而,Duncan很快注意到,云采納決定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這可以從工作負載的性質、組織的遺留決策、組織中的預算、技術成熟度和文化因素等變量來決定。
Structure公司的Philbert Shih解釋說,云計算并不是一個通用的平臺,企業需要進行獨立的評估,以確定云服務和外包基礎架構的最佳組合。
Shih表示:"云計算服務的組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性能和效率。而這是最終用戶提出的問題,這意味著混合部署模式將成為常態,因為企業將會繼續使用越來越多的外包服務。"
不要忘記托管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的部署選擇最終歸結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Duncan對 451 Research公司最近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進行了回應,并強調了將出現一種趨勢,即企業將某些類型的工作負載從公共云環境轉移出去,因為這些環境通常不再經濟有效。
這意味著像超融合系統這樣的內部系統將會得到增長。他說:"在IT基礎設施方面,盡管當前采用率仍然很低,但該地區對超融合設備的市場需求將會增長。這些設備增長的驅動因素包括易于部署或管理、云就緒,以及適合邊緣環境。"
Wilson認為,事實上,即使物聯網和邊緣數據中心的部署日益普遍,托管數據中心也將繼續保持關鍵作用。他引用去年的Gartner公司的調查報告,指出混合基礎設施服務發生的巨大轉變。他指出,企業將在2018年增加對托管服務的依賴,以優化成本和提高效率。
那其結果會是什么?具有前瞻性思維的數據中心提供商可能會融合諸如人工智能等尖端技術與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管理(DCIM)技術,以提高能源效率,改善正常運行時間,并降低運營成本。
邊緣計算將會興起
還有一個話題,那就是邊緣計算的發展。OneAsia公司的Heng認為,邊緣計算將在2018年從預測變成現實,而Duncan將其描述為從集中式數據中心架構向分散式架構的"重大轉變".
"多云環境不僅僅是內部部署、協同定位和云計算的全部功能組合。除此之外,這些邊緣數據中心還包含了大量的邊緣設備和傳感器。"Duncan說。他指出,這些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也將采用更智能的技術,主要是由于邊緣計算的站點缺乏人為干預。
但是邊緣計算在這個地區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是什么?Structure公司研究總監Jabez Tan認為,由于數據位置要求、網絡互連、生態系統密度等因素的影響,邊緣計算將會在雅加達、首爾、臺北等市場中發揮作用。
Tan表示:"我們認為,二線數據中心市場將會有一個漸進的部署策略,大部分新的數據中心部署仍然位于亞太地區的主要市場(其主要驅動因素是互連和生態系統密度)。"
結論
無論是否采用邊緣計算,毫無疑問數據的首要位置是在這里。在這方面,Wilson預測了數據生態系統的興起,其中數據中心業務是由日益增長的數據使用所驅動的。在這些市場中,快速連接、解決方案市場和實時數據訪問等考慮因素與強大的數據中心一樣重要。
他總結道:"這不僅僅是為了提供最好的連接或正常運行時間,它還需要提供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讓企業的業務在未來得到增長。"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