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用Windows系統的用戶都有一個習慣,就是在我們用電腦進行工作的時候,總是會不停的去點擊鼠標右鍵對系統進行刷新。有強迫癥的朋友還會連續刷上個十多次,在心理上會認為這樣電腦就會更快一些,而這個刷新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用來更新當前數據的顯示信息。
事實上,Windows本身就可以自動完成刷新,讓新的設置生效,多數情況下是不需要用戶手動干預的。很多人一拿著電腦別的不干,先咔咔刷個七八遍的,就好像刷新次數少了電腦就不靈光了一樣,其實吧,真的沒必要。
其實上面巴拉巴拉的說了那么多,就是想讓大家對刷新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我們今天所要解析的東西,屏幕自刷新技術(PSR)其實最早并不是一項運用在手機上的技術,早在PC橫行的時代,這項技術就已經為廣大PC用戶服務了。在智能手機高速發展的今天,無數在別的領域大獲成功的技術也移植到了智能手機上,屏幕自刷新技術(PSR)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這項技術到底是什么呢?使用了很久的技術之后,為什么偏偏又在今年再一次被各大智能手機生產廠商所提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好好認識一下這項技術。
好處在哪兒?
當看到屏幕自刷新技術這個名詞的時候,很多朋友的腦子中可能很快就會出現屏幕自刷新技術就是手機的顯存。如果你能意識到這一點,那么恭喜你我的朋友,至少在看接下來的文章時,你就能更快速地對這項技術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實早在今年之前,PSR技術在很多款智能手機上就已經出現了,只不過之前很少有手機廠商將這項技術作為產品的賣點,甚至在新品手機發布會上也很少提到,這也就導致了了很大一部分人對這一技術不是非常清楚。
PSR屏幕自刷新技術的全稱為Panel Self Refresh。這項技術最初是由Intel在2011年秋季在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上首次公布的。在當時,PSR屏幕自刷新技術被視為能夠有效降低PC平臺功耗,普遍被業界看好,。而且由于在PSR技術下,屏幕面板并不需要持續的刷新,筆記本的電池續航時間可以額外延長40分鐘左右。
那么這項技術到底有什么好處么?其實答案真的很簡單,就倆字,省電。
我們知道,手機屏幕顯像原理是依靠GPU不斷處理屏幕數據來維持,在用手機或者筆記本電腦玩大型3D游戲時電量都會出現資源吃緊的情況,其實就是因為在運行游戲時GPU需要不停工作來滿足屏幕刷新的速度,而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消耗大量的電量。
反之,我們在用手機看電子書或者瀏覽靜態網頁時,由于在這個環境下屏幕多數情況是處在靜止當中,所以不需要GPU達到玩游戲時的刷新速度,這時通過PSR技術可以將之前存儲的數據重新映射到屏幕之上,從而起到緩解GPU的運算壓力。在當GPU不需要高強度工作之后,降低功耗的目的也就自然達到了。
如何實現?
我們在知道了PSR技術到底能夠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之后,接下來我們就該聊一下這項技術到底是如何實現的。
說到這個,我們就不得不先回到之前我們在文章中所提到的屏幕內存上。首先,我們需要顯示設備構建一個外部幀采集卡,以方便分析限制幀統計數據,而它的作用就是將當前幀與前一幀進行對比,并利用計數器跟蹤閑置幀,最后統計數據。
如果說上面這段話讓你看的云里霧里的話,那么我們就再換一種說法來解釋。
以手機為例。當我們的手機需要依靠屏幕內存來實現圖形數據存儲時,就需要將手機屏幕所顯示的每一幀圖形數據進行對比,以便分析限制每一幀的統計數據,當芯片識別到當前一幀畫面數據與前一幀圖形數據一致時,便將其他傳輸電路進行掛起操作。
也就是說,當我們手機屏幕所顯示的畫面在一小段時間內維持不變時,屏幕便自動檢測并不再進行刷新,功耗也就降下來了,而當屏幕內存接受到新的圖形數據時,PSR會自動接觸,并且重復之前檢測的過程,以便完成下一次將其他傳輸電路掛起的操作。
看到這里,其實我們不難發現,人們在將原有并且以及非常成熟的技術轉化到智能手機上的案例已經層出不窮了。在技術的轉化上,我們已經做到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好了。智能手機現在已經逐漸變為了快消品,可是在新技術或者新功能出現之前,消費者是很難有動力去不停更換自己手中的手機的。
同時由于手機電池的限制,在手機性能越來越強的今天,其實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智能手機的功耗越來越需要改進。在新一代手機電池出現之前,我們也只能通過其他技術來彌補手機功耗過高的問題,但我始終堅信,這個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的,或許,就在明天。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