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組推廣看不到前途和光明后,臺積電積極調整,推出一款倒裝芯片制作的TP1E,這一款產品能給我們帶來哪些看點?又有哪些特性注定了它的命運?
從外觀上看,這是一款隨大流的產品,1.6mm*1.6mm的尺寸,基板采用陶瓷,熒光粉直接涂覆。和市場上流通的產品沒有多大差別。我們先看看官方的介紹。
從官方的介紹上可以看出,具有150°的發光角度,能在更小尺寸上實現更高的光輸出,這是臺積電給出的應用場合和特點。如果從燈具的應用上來看,大功率的射燈對光源的要求符合以上要求。更小的尺寸,對光學設計來說的確更具有優勢,但這么大的角度光通量還是比較難于收集。
有幸拿到樣品,看看實際的測試數據:
實際測試環境溫度25°C,和官方給出的數據稍微有點偏下。通過電壓的波動來看,隨著電流的增加電壓變化很小,這一特性和固晶工藝有非常大的影響。這款倒裝芯片采用什么方式來進行固晶的呢?只有打開才知道。先還是看細致的外觀圖:
側邊的直角邊稍微有點缺失。從臺積電的模組到這個單顆產品發行,其封裝工藝可能為采用類似膠帶的熒光膠整個平面覆蓋,烘烤后再進行切割而成,其工藝精度由切割機器的精度控制。
從側邊看,熒光粉厚度比較厚,各側的線條很平整。再次驗證了其外形是由切割所形成。
底部焊盤上的設計有缺口,為負極方向的標示。陶瓷基板采用的可能是通孔填埋技術進行電性能的導通。
通過暴力的手段玻璃上面的熒光粉,裸露出倒裝芯片的樣子。在芯片底部未見到銀膠或錫膏的形狀,初步推斷采用共晶焊接。
通過芯片側邊觀察,焊接層非常薄,沒有溢出物質的狀況。再將芯片從支架上推下,其阻力很大,預計初步估計接近700~1000左右的力才將芯片推下。確認為共晶焊接工藝,共晶的技術也是傳統半導體的優勢所在。這款產品相比正裝產品來說,品質穩定性可能更高一些,沒有金線、共晶焊接不容易開路。光通量的提升還是當務之急,光色的品質穩定性需要長期的驗證才能看出。希望傳統半導體的老大,能在LED照明領域結合自身的優勢做出更好的產品。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