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性產業,裝備制造業是提升我國經濟水平和質量的重要驅動力。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映入眼簾的是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3.4%和11.3%。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和占比提高意味著工業結構的優化,也體現了我國產業轉型成效卓著。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多重利好下,裝備制造業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飛機C919成功下線試飛,高鐵海外建設如火如荼,科技專項成果斐然。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頻頻破局,一批“大國重器”正在開啟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新紀元。可以說,中國制造不僅在2017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更成為提速和破局的新開始。
應時代呼吁
裝備制造播撒政策“紅包雨”
新時代下,我國經濟將邁向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更為注重效率和質量,以及節約資源和降低污染。裝備制造業帶動性強,波及面廣,用先進裝備改造傳統產業是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的根本手段。因此,裝備制造業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工信部、國標委等部門密集發布了《促進裝備制造業質量品牌提升專項行動指南》、《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2017裝備制造業國際轉化116項國標,合力營造質量品牌發展的良好環境。
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裝備制造業建設拔得頭籌
裝備制造業是科研成果從潛在效益轉化為現實效益的重要手段。為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近日,工信部發布第八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并將53個單位公開面向社會公示。
據化工儀器網整理分析,裝備制造、醫療器械、電子信息、軍民融合、大數據、有色金屬、石油化工、資源循環利用、輕工、醫藥等領域的產業基地紛紛入選。聚焦裝備制造業,其中裝備制造(整車及零部件)河北保定經濟開發區、礦山機械山西大同裝備制造產業園區、測控儀器遼寧丹東、密封元器件安徽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智能裝備廣州黃埔區、互感器大連互感器產業園等11個單位入選。其將有望成為“中國制造2025”卓越提升試點示范基地,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先進制造基地。
作好經濟發展引擎拉力
高端裝備制造業創新是出路
優質高端供給增長對推動制造業整體上升的作用日益突出。作為實體經濟發展新動能的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業正穩步快速發展。全國各省份出謀獻策致力于完善研發自主化、產品高端化、裝備成套化、市場外向化的特色裝備制造產業發展體系。
2017年,河北實施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技術創新專項,力爭裝備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華工科技、蘇州領創等10余個高端激光裝備項目落地,打造“北方光谷”;山東省科技重大專項累計投入財政資金近7億元,支持裝備制造業創新。近年來,裝備制造業的創新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改革是動力,改革出活力,改革提升競爭力。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如今,裝備制造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由弱到強的飛躍。展望2018年,“十三五”規劃進入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改善以及利好于制造業的政策逐步落實,產業經濟有望保持較快發展態勢,但邁向高端裝備制造強國建設,實需較長的一段路要走。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