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勞動力短缺與人口紅利流失,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仍加速增長。預估2016年中國大陸地區機器人需求量有望達到9.5萬臺。如今,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處于產業轉型、升級需求釋放、國家政策紅利凸顯、資本市場助推的機遇疊加期,工業機器人行業孕育重大投資機遇。
近年大陸積極主導經濟發展轉型,再加上人口紅利流失,境內勞力密集的低端制造業正逐漸轉型為技術密集的高端制造業,因此企業對高度自動化的需求日漸增加,帶動工業機器人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銷售量快速增長。《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圍繞汽車、機械、電子、危險品制造、國防軍工、化工、輕工等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以及醫療健康、家庭服務、教育娛樂等服務機器人應用需求,積極研發新產品,促進機器人標準化、模塊化發展,擴大市場應用。”
工業機器人“換人”主導經濟轉型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目前,國內正在服役的機器人已占全球總量的9%左右,2015年市場工業機器人將達7500臺,同比增長36.6%,整體而言,機器人市場需求只增不降。在多種因素的引誘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速度將再次提速,步入歷史上的第二個繁榮發展期,或將比第一次浪潮還將巨烈。
受益于相關政策的扶持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拉動,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實現了穩定的增長,2015年上半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11275臺,同比增長76.8%,按可比口徑銷量增長27%,是去年全年銷售量的66.5%。
2016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趨勢分析:
第一,汽車工業仍為工業機器人主要用戶
現階段汽車工業制造廠商仍然是工業機器人的最大用戶,以2014年汽車工業使用機器人密度來看,日、德、美、韓每萬名人員中皆使用超過一千臺以上的工業機器人,而中國大陸則為305臺。由于日本、德國、美國與韓國均是汽車工業大國,未來工業機器人主要需求仍在于汽車工業。
第二,大國政策主導,促使工業與服務機器人市場增長。
工業大國提出機器人產業政策,如德國工業4.0、日本機器人新戰略、美國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中國十三五規劃與《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級政策,皆納入機器人產業發展為重要內涵,不僅將促使工業機器人市場持續增長,也帶動專業型與個人/家庭型服務機器人市場快速增長。
其三,產業整合并購明顯
機器人產業整合三種模式:實業模式、投資模式,“企業 基金”模式。三個不同的模式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在不同的約束條件和因緣際會下、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方向,共同走向產融結合,貫通產品經營與資本經營的互動和循環,一步步實現企業成長,推動著產業整合。
國內機器人行業水平,還處在互聯網行業發展到1995年的水平,但行業成長空間巨大。中國機器人產業有望借道“中國制造2025”實現彎道超車。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