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國自主研制的4500米級自主水下機器人——“潛龍二號”完成了處女航,在西南印度洋的水中共進行了9個小時的“海底世界”探秘。
國產4500米自主水下機器人探秘海底世界
“潛龍二號”
深海技術與裝備重大成就
“潛龍二號”水下機器人是中國863計劃深海技術與裝備重大項目的研究課題之一,由中國大洋協會牽頭,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作為技術總體單位,聯合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參研單位共同研制的4500米級深海資源自主勘查系統。
“潛龍二號”在造型上酷似電影《海底總動員》里的小丑魚NEMO。相關負責人表示,把潛器設計成魚的樣子主要是為了適應洋中脊復雜地形的要求,讓潛器自如翻山越嶺,便于水面回收,減少垂直面的阻力,增強水面航行能力。
造型酷似小丑魚NEMO的“潛龍二號”
為應對水下復雜的地形地貌,“潛龍二號”在國內首次采用前視聲吶作為避碰控制設備。這是一種成像聲吶,即把數據采集進來后,通過圖像處理方式來識別障礙和周圍環境,結合避碰策略,下達緊急轉向、緊急變深或變高以及跟蹤策略。在解除危機后,會通過在線路徑規劃引導潛器回到正確的軌跡上,使其繼續正常地執行任務。
大洋“首秀”
探秘海底世界
1月10日22時14分,隨著“潛龍二號”穩穩地被吊至“向陽紅10”船后甲板的支架上,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深海資源自主勘查系統(AUV)圓滿完成其大洋“首秀”。
“潛龍二號”第一次在西南印度洋斷橋熱液區下潛,獲得了該區域近底微地形地貌和海底環境參數,實現了我國自主研發的AUV首次在洋中脊海底勘探,這也是我國第一次獲得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斷橋熱液區的精細海底地形地貌圖。
據了解,在本次成功下潛的基礎上,“潛龍二號”將繼續在第一、第二航段開展海上試驗和試驗性應用。它立足國際前沿技術、面向國家重大應用需求,將為我國海底多金屬硫化物調查和勘探提供高效、精細、綜合的國際先進手段。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