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個研究院——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研究院在龍崗區大運軟件小鎮宣告成立,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深圳市市長許勤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以及1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出席了研究院揭牌成立儀式。儀式結束后,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主辦的“機器人與智能系統:前沿問題與挑戰”工程院院士論壇在港中大(深圳)校園召開,眾多學術界、企業界的嘉賓代表圍繞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的學術、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探討。
“深圳有最完備的制造產業鏈”
據了解,研究院成立后將主要開展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將依托港中大(深圳)在機器人與智能制造領域的師資力量和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平臺優勢,繼續開展研究開發;推進港中大(深圳)現有的一些研究成果的產業化;也將利用學校的國際影響力,引進一些國際化團隊,致力于打造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科學、工程技術和產業人才集聚的高地。
“我把深圳稱之為‘深谷’,我覺得深圳的很多條件比硅谷還好。”在論壇開幕致辭時,徐揚生表示,深圳有世界上最完備的制造產業鏈,任何一個創新的idea幾天時間就可以實現,這些條件是硅谷所沒有的。而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發展到今天的狀態,成為大數據、云計算、通訊、互聯網、穿戴式裝置、制造業等相關行業的交匯領域,“可以說現階段業內有必要對今后的發展方向進行研討,我們這次在深圳舉辦有國內眾多院士參加的論壇,在時間和地點上都非常適合。”
深圳產業鏈十分發達
“做機器人深企不能只是跟隨”
徐揚生表示,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目前已經集合了大數據、云計算、通訊、互聯網、穿戴式裝置、制造業等技術,因此推動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一大批產業發展。他以美國的“阿波羅計劃”為例,“阿波羅計劃實際上帶動了一大批的相關產業的發展,如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等,”機器人及智能制造也將起到類似的作用。”
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發展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將會極大推動深圳的制造業升級,同時也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而且深圳的企業很多是綜合型的企業,換種產品也可以生產,再加上產業鏈非常完備,因此深圳非常適合發展機器人及智能制造業。”
不過他也表示,深圳企業習慣于“跟隨”戰略,“跟在別人后面做”,“做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可以說是飲‘頭啖湯’,企業還需要多些勇氣,要勇敢地往前推一推,而不僅僅是‘跟隨’”。
(審核編輯: 智匯海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