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最常規的應用就是普及了很長時間的智能家居。智能家居發展多年,但在大眾眼中仍只是個概念。相信很多平常家庭中沒有一系列配套的智能家居設施。為什么人們如此向往的科技,卻始終發展不起來,或者說發展滯緩。
手機控制智能家居
筆者曾參觀過一座豪宅,里面擁有部分智能家居設施,例如用ipad控制的室內窗簾,陽臺門,部分電器。只有一層的豪宅或者不能稱其為豪宅,但里面裝修歐式奢華,過道都擺放名酒名畫,可以說與這些智能化設備相得益彰。那么普通家庭有這樣的裝修很難,更別提會配置智能家居系統。這就是為什么智能家居總給人“高大上”的感覺,因為它時常與豪宅搭配出現。部分影視劇中也有這個現象,筆者曾看過一部韓劇,男主事故失聰,因此居住的房子專門為其打造,佩戴的智能手表除了類似蘋果i-watch功能還可以提醒室內一切動態,從簡單的門鈴連接,到開水燒開振動提示,智能照明根據主角需要調節燈光亮度,再到清晨陽光照射窗簾自動升起,可以說這樣的智能化配備我們也就電視上看看。
筆者去中關村在線了解智能家居的行情,普通暢想套餐在5000左右,而稍微完整點的過萬,套餐包括,門鈴、墻面插座、紅外轉發器和入侵探測器、門窗磁探測器、窗簾電機、可燃氣泄漏探測器、單火線路開關、場景開關、密碼指紋鎖、燈、物聯傳感豎型網關、物聯傳感高清攝像機。物件一大堆,但其中實用就鎖和門鈴,一般家庭攝像機都不是必需品。雖然人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對智能家居感興趣的大部分屬年輕一代。而這一代許多都在為買房煩惱,更別提裝智能家居了。這也導致智能家居概念引入中國十多年,其昂貴的價格使其一直處在“可遠觀不可褻玩”的狀態。
2016CES上智能家居展位
有人樂觀預計,2016年將會有超過16億臺可聯網設備進入尋常百姓家,與之對應的智能家居會大量配備在家庭裝修設計中。智能家居聯網設備的安全性卻受到大眾的質疑。智能家居的發展離不開物聯網,物聯網的問題也滲透到智能家居中。目前,物聯網尚處于發展初期,技術不成熟,弊端頗多,我們市場會看到個人隱私被竊取的消息。手機、互聯網、智能設備運行都需要大量個人數據,然而這些數據往往通過各種渠道被泄露出去,平常我們的手機號碼這么隱私的數據都會被盜取,更別說在網上的注冊信息了,而智能家居大多數需要平臺控制,例如手機、平板電腦。另外部分企業盲目槍戰智能設備市場,武略設備安全性與個人隱私問題,為安全性造成重大隱患。
在此,筆者總結其發展緩慢的幾方面原因。首先在于價格過高,格調與普通家庭不匹配。然后是宣傳方式不到位,借影視作品和廣告一味在品味上作文章,限制消費群體。畢竟占多個消費者層次才能打開大市場。其次受制頗多,例如操控平臺、無線網絡等,智能家居發展需要這些與之同步效應才可。最后就是安全隱私問題不夠重視,開發制造商未能及時站在消費者角度,過分追求利益。市場太過雜亂,數據加密安全保護問題嚴重。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