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立管智能監測系統太有用了,昨天下了場小雨,裝在6個雨水管上的傳感器馬上報警。”昨天下午,在越城區東街白果樹小區雨污分流改造現場,紹興市排水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小江滿意地說,“雨天報警是正常的,要是在大晴天也報警,立即就能查到是誰在亂排污水了。”
這套監測系統為國內首創,然而,它究竟神奇在哪里?昨天下午,記者來到白果樹小區實地采訪。記者看到,感應器外形像小水表,被安裝在剛剛改造好的雨水立管上。
“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水導電原理。水流經過時,傳感器就被通電激活,并向平臺傳輸信號。”紹興市水務集團的技術人員蔣成駿說,這套監控系統由他們與嘉興一家公司共同研發,為國內首創,也是在國內城市居民小區中首次應用。
白果樹小區是紹興首個試點應用該系統的小區,目前已安裝了8個傳感器,接下來將在小區13幢公寓樓80根雨水管上都安裝傳感器。有了這套系統,就能24小時監控小區雨水立管里是否有亂排污水現象。
據了解,國內城市的老舊小區里,雨水和污水混合排放較為普遍。記者在越城區的一些老舊小區走訪調查時發現,不少居民家的陽臺下都有一根管道,將洗衣污水接入雨水管,這些污水又通過雨水井流入河流。“這個問題不解決,城市污水亂排問題就沒法根治,河流也不可能完全干凈。”紹興市政協常委張建功說,5年前他就關注小區陽臺污水亂排的問題。
記者從紹興市建設局了解到,為確保紹興古城內污水全收集,今年市政府發出通知,要求完成對越城區一環線內4個街道396幢樓房、1279個沿街店面污水直排以及54個區塊雨污混接問題的整治。白果樹小區就是其中改造的一個點,政府出資將雨水管和污水管重新分離。
市排水公司負責人介紹,這次利用科技手段,可以實現對小區所有雨水立管全天24小時監控,工作人員能夠在平臺上直觀、快速地掌控小區雨水立管的實時狀態,實現長效管理。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